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6-03-14庞伟干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构建新课标高中

庞伟干

【摘 要】阐述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必要性,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重视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 生态语文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34-02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界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立体目标为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活动在课堂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和接受知识的状况,努力实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充分感受课堂中学习的乐趣,创建一种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本文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态语文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活动中的构成因素,诸如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加以界定,强调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三者的内在特质,要充分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教学活动在一种宽松和健康的氛围中进行,从而保持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甚至一些高中课本中的古典诗词被后人利用音乐传唱流行,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等,都在保持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因素。教师在学习这些诗词前就可以先让学生听,请会唱的学生演唱,这样,就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也由之前的枯燥无味变得生机盎然,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了,自然就乐意背诵,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而对于一些更加枯燥的文言文,也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假设自己是主人翁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人教版必修3第十三课《寡人之于国也》时,在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如果你作为一个古代的君主,会怎样治理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由此引入课题,也就相对轻松。这样的方法与生态语文体现的重视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致的。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完全占据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不管学生在下边能不能接受,也不顾及学生接受起来有没有难度。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师可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讲给学生,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是有一定教学效果的,但是对一些学困生来说就完全没有学习的乐趣。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文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构建有效的生态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由口号变成实践,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但绝不是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喧宾夺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为了尊重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快乐、自信、有所收获,首先应针对学情制定层次鲜明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文言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掌握实虚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基础知识;对于一些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学生,就要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课文的翻译,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人物。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多角度、多样化地评价学生,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不吝惜鼓励,使学生充满信心,逐渐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三、重视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而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编者通过精心的挑选,选择的文本适合中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重视文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保持文本的本色,鼓励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地探究文本。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雷雨》是一篇戏剧,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周朴园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获得更多的财富金钱,他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婚恋,还是对待自己的骨肉亲情,虽有不舍,但最后还是选择抛弃和伤害,在面对侍萍和大海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斗争,所以,在严厉地呵斥完侍萍为什么来找他,找他的目的是(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什么后,在决绝地表示与大海没有任何关系之后,他会选择用金钱来弥补过错,在大海挨打时,也会有犹豫。这些复杂的情感,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产生共鸣的,只有多读,认真地体会,才能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赋予人物的情感,从而把握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可以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成声音和图片,从多种感官来吸引学生,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去体悟,才能准确地把握文本传达的情感和价值。生态语文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教师的一切行为、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服务。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的环境,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文本、思考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月下荷塘堪称经典,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完全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展示,把月下荷塘中的如舞女的裙般的荷叶,如星星般、如刚出浴的美人般的荷花,通过视觉刺激来让学生感知,学生在这样美景的影响下,很自然地就会理解作者虽有万般的忧愁和苦闷也会暂时地忘却,宁静的景色会净化人的灵魂,作者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了现实中的烦恼,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对文本的把握就显得比较容易,对作者情感的抒发也更容易接受。而对于必修4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就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功能,教师在上课前找到朗读带,让富有磁性的声音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怀想的赤壁战场,领略古人的飒爽英姿,体验作者对古人取得功业的羡慕之情,再配以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一种豪放感便会充斥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可以对作者的功业无成却早生华发的遗憾做到深入的体会。

新课标实施以来,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为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课改的发展,而新课改的大环境又为生态语文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因此,二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生态语文课堂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文本原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课堂,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具有宽容性和灵活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不仅会收获知识和提高能力,更会收获快乐和加强素养。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态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且能够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构建新课标高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