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6-02-14超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谢 超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谢超
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极为匮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文章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培养的基本原则、能力结构、基本体系架构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2011

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潮流曾经追寻过日本模式、西欧模式、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而现在的培养模式是立足于我国现有人口及教育基本现状,主要借鉴北美模式,同时重视学术型、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绝对数量已经有了质的提高;而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能适应市场拓展和产业转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数量明显缺乏[1]。目前,面对国家产业升级、调结构、促发展的时代需要,随着国家产业即将迎来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彻底、坚决的变革,职业教育必须要能提前谋划发展蓝图,用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方法的跨越式发展去适应、迎合国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绩效式发展。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短缺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当下,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高速工业化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量虽然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约为美国的1/14,德国的1/11;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独资或合资企业或投资商实现的。我国的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才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中长时间居后,科技人员数量多但质量不高、创新力不强一直是巨大反差。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相当数量、多种规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任,研究开发人才、一线技术工程人员、熟练工人的比例为1.5∶7∶1.5是比较合理的,我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还十分短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1注重通识教育,关注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素质构架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职业教育更应在教育教学基础、通识教育上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本位,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围绕通识知识构建。学生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可参照“1 + X”培养模式推进实施,“1”即为通识知识,“X”即为知识应用、创新等特色能力。确定了培养模式,还需要因材施教,还应认真分析学生基础和特质,有条件可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全方位挖掘和放大学生的创造、创新及竞争意识[1]。

2.2关注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

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主流,人才培养出来以后要面向用户、企业和社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知识适应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职业教育学校个体则应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的特点,设计并制定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清晰的人才服务主体[2]。学校特色越鲜明、服务主体定位越精准,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受欢迎程度、人才面对产业的适应能力也将越强;反之,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将模糊,人才培养的“长板”也将丧失。

2.3学校定位应顺应地方与国家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学校应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制定自身的发展定位,要能客观评估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能力,科学、务实制定人才培养的路径、标准和方向,找准地方与国家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和时代感,实现职业教育成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3 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

应用性、创新性应该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两个重要能力属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

3.1具有敏锐的发现问题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转化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性、通识性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问题通常是层出不穷的,只有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结合实践过程的知识迁移、转移、贯通能力,才能系统、全面、综合性、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和处理各类棘手的问题[3]。

3.2具有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团队共同协作能力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关键能力。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合作素养才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一起奋斗、一起解决问题,协作能力有时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沟通是知识交流、经验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也是知识、能力转化的平台性条件。通畅、高效的与人交往能力、融洽与亲和的交际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4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架构

4.1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学校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中不同学校教学体系应有三层内涵:教育教学明晰的基本要求;重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要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培养学科的概念。

4.2坚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①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应根据实际需要,独立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内容的内在和系统性联系,专业教学应坚持以学科群理念实施组织;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开发和设计能力;通过较为齐全的专业选修课,鼓励交叉选课,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构;②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机制中强调应用性,实践和理论培养的侧重点强调“学以致用”;③在专业的培养要求、培养路径上强调实践性,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性。

4.3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

应重点培养协作学习能力,教学理念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内涵[4];应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全方位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应注重学习者学习的韧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培养模式可以固化,但培养方式和过程可以不拘一格,应增加创新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内容、适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尺度和标准。

5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政、产、学、研相关部门、组织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都是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设计者、制定者、参与者及实施主体。

5.1政府应做好政、产、学、研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主体[5],有60%~80%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在我国,研究者大部分来自于科研院所、教育机构或政府,只有近20%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近80%的研究开发人员在教育科研院所。因此,政府在提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和执行环境的统筹协调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尤其在积极创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上政、产、学、研相关部门间有许多协调的工作可以做。职业教育应发挥职业教育信息、人才、科研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具体问题,实现产学研参与方的“共赢”;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构建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合理教学实施办法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无数教师个体和科研团队的科研行为推动职业教育学校整体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学校与教师及团队的又一个“共赢”。

5.2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当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其基本框架仍然是“垂直式”,主管职业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已经先入为主,已经规划好了,学校根本无法获得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力,势必造成培养方案和市场需求的脱离,用人单位和学校割裂,局面是形成了政府在职业教育活动宏观上规划不够,在微观层面又过度介入等问题,职业教育办学的制度性障碍在当下仍然十分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是一个以学校法人制度为架构基础,现代学校开放制度+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该项制度框架体系的2个核心。强化职业教育学校个体的法人意识,建立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共同利益结构,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发展,应是职业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必须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0-117

[2]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50-54

[3]黄炜.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1):70-73

[4]刘力.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上)[J].教育发展研究,2002(1):70-73

[5]刘力.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下)[J].教育发展研究,2002(2):48-51

·资源开发与应用·

Foster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Xie Chao
Lianyungang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Lianyungang 222006,China

【Abstract】: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are badly deficient in China,and producing such talents is the mis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our practic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principles,ability structure,basic system framework,and way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type;innovative talent;training pattern

作者简介:谢超(1976-),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

收稿日期:2015-09-1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基于4G移动网络的连云港涉海企业研发联盟协作平台研究与技术示范”(JSIMR201321);2014年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信息化条件下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工艺创新的科技支持政策研究(RK1409);2014年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海洋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RK1409);2012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江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研究”(12LKT23);2013年淮海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UCWEB + TWITTER’的手机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技术示范”(XJG2013-2-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287(2016)02-0153-03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