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医院科研平台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016-02-14袁国莲姬媛媛朱波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口腔医院研究中心西安70004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对策

袁国莲,姬媛媛,朱波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口腔医院研究中心,西安 70004



教学医院科研平台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袁国莲1,姬媛媛1,朱波峰2
西安交通大学:1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实验中心;2口腔医院研究中心,西安710004

【摘要】:以医院科研实验平台5年多的运转情况为基础,从教与学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制约教学医院科研平台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指出科研实验平台应分层指导、有的放矢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互惠、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学医院;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对策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2008

1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以学术为依托的终身职业教育[1]。现行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存在“临床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两种培养模式,两种学位的授予实行“双轨”制,但是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临床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相结合的人才。现行的研究生培养要经历基础课程、临床培训和课题论文三个阶段。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从临床研究生个人方面,在基础课程阶段,仅在学校上基础课,对科研目标一无所知;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又大多忙于应付日常琐碎工作,不接触科研课题;最后在课题论文阶段,蜂拥而至到实验室,却连最起码的生物安全常识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掌握高尖端实验技术的问题。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导师无法监管,实验平台又无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更缺乏研究生实验“过程管理”,从而导致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毕业前无法完成。为求毕业只能草草完成一些简单、快捷的科研,没能掌握科研的基本研究思路、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缺失了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阶段[2];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要求相对偏低,导致他们的综合能力较差,临床与科研处于割裂状态,未能融会贯通,达不到国家设立两种学位的初衷,难以真正实现国家对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临床”的培养模式要求。

2 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质量的措施

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作为医学高等学府的教学医院,为了适应国家对医学研究生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率先进行了研究生实验教学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公共实验平台,组建了一支具有丰富基础医学研究背景的专职科研队伍,其主要任务:一是为全院广大医务科技人员及研究生提供公共实验平台,保证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研究生;二是为全院各学科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指导和建议。

目前,实验平台具备课题指导资质的教师(硕士以上)可为全院临床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工作提供3个层次的帮助:第一层次是科研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等,实验平台与课题组是相互独立关系;第二层次是科研实验平台教师指导研究生使用平台的仪器,协助课题组完成相关的专业检测工作,不具体参与其他科研工作,二者是相互依靠的关系;第三层次是平台教师亲自操作大型仪器,直接参与到相关科研工作中,指导课题组在科研实验平台上完成实验工作,二者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实践告诉我们:第三层次上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

通过5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当前临床科研对实验技术的需求集中在疾病基因组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和细胞电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学科。同时发现疾病相关蛋白质研究等技术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所急需的,更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4]。于是,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2.1建立实验平台规章制度,规范研究生工作的运行程序

在研究生管理方面,我们一开始就强调“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与“终末管理”并重的模式。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用规章制度去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既不“放乱”,也不“统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修订,制定了《公共实验平台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技术操作指南》《生物安全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国家的医政法规,使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2.2举办实验技术培训班,搭建实验交流平台

利用医院公共实验平台的良好科研条件,以临床为基础,配备合理的专职科研人员与完善的研究设备,针对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的科研基础薄弱,临床工作繁重的现实,在进入实验室前由实验室教师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基础培训(每年4次),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各学科“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的局面,实现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培训的专项性和系统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迅速有效地搭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开始课题研究后,实验室将不定期进行实验技能的综合培训,系统地将细胞培养、组织切片染色、核酸电泳等常规实验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演示有机结合,同时逐项讲解大型精密仪器(如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仪、玻片扫描系统)的操作原理、应用范围。这些培训项目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实验室环境,了解实验基本技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后续的科研课题选择、明确科研思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2.3进行“个性化”实验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新媒体工具和实验技能操作演示课件,建立实验室技能交流平台,达到“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实验技能指导,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临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对研究生实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如发现研究生进展缓慢甚至停止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实地指导;对所收集的资料或预实验后的结果,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例如:通过模拟重现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实验方法、指导实验试剂选择,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把实验技能培训的专项性和系统化有机结合。

2.4建立学术例会制度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基本理念,实验室实行“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并重的基本政策。要“授人以渔”就是要教会研究生如何自己去学习汲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即具有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实验指导教师将从文献检索、文摘、综述、科研思路、科研设计、实验或临床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发表等各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程监管。学术例会每两周一次,以沙龙形式举办,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题,与教师沟通交流并从中总结经验,还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分享前沿的科研方向,进行学术交流,使得例会形成讲授与讨论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术氛围。每次例会上,与会人员发言都很踊跃,有时甚至发生很激烈的争论,学生和教师都反映参加例会对自身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2.5设立论文成果报告制度

制度规定,凡是在该实验平台完成的课题项目,在论文发表或成果评奖过程中均应该在实验室签章备案,保障实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此过程称为“终末管理”。论文发表成果报告制度的推行,还需要整个社会科研体系的共同监管,如果论文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我们这种源头管理也只是空谈,无法实施。

3 制约教学医院科研实验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1研究生导师与专职科研人员的合理定位

科研实验平台是全院公共科研平台,是独立核算的科室,不属于任何课题组或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大都是临床专家,享有课题项目的所有权,有权聘请专职科研人员作为课题组实验指导教师或研究生第二导师,使其成为课题组重要成员,负责指导研究生实验研究思路,指导教师同时也享有论文及成果的署名权(排名先后在聘任书中事先规定)。合理定位,理顺关系是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划分以及很多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2实验室有偿服务的标准界定

维持科研实验平台日常运行需要经费支持,所以科研实验平台应属有偿服务,但具体收费标准如何界定,需要实验平台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来决定。值得商榷的是:指导教师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如何取得相应的报酬?取酬的标准如何确定?我们现行的对策是能用经费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不能用经费解决的问题,可以认定为第二导师。也可以数据共享,双方协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3“软支持”的绩效衡量

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平台的实力,我们以沙龙形式免费为研究生提供了实验技术培训,即科研实验的“软支持”,深受临床研究生欢迎。但如何量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怎样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我们建议学校在教学医院开设选修课(实验技术课程),通过带教模式给予一定的学分认定,认可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3.4过程监管与终末管理并重

为保障科研实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我们实行了实验指导教师签字制度。即在每次的实验记录上签字注明标本的来源、数量、实验的结果,在论文发表或成果评奖前由实验室出具实验证明材料,内容包括课题导师及实验学生、实验起止时间、使用标本名称及数量、有无伦理审批、实验结果等签章备案,以防科研实验造假。但由于社会科研论文及成果评奖体系的不要求,监管主体责任不清,此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科研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连续而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科研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创新也不是一日之功,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也不可一蹴而就,一些细节以及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需不断总结与探索。作为以医疗为主的综合教学医院,如何将公共实验服务平台与临床更好地结合并最终服务于临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33-134

[2]柴文戍,田磊,潘殿柱,等.探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医学与哲学,2014(4):83-85

[3]谢双锋,尹松梅,马丽萍.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课程教学研究,2012(29):12

[4]马军,叶萍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12):1122-1123

电话:029-87215321;E-mail:zhubofeng7372@126.com

Rol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f teaching hospitals in cultivating graduate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

Yuan Guolian1,Ji Yuanyuan1,Zhu Bofeng21Research and Experiment Center,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Research Center,Stomatology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hospital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is paper analyzes our experience i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gar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discuss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in teaching hospitals,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It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should be managed at various levels and with different purposes so as to promote mutual benefit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hospital;graduate education;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countermeasure

通信作者:朱波峰(1972-),男,西安人,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研究。

作者简介:袁国莲(1964-),女,陕西石泉人,副主任技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20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与改革项目(11133001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287(2016)02-0143-03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