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与产业空间选择

2016-01-18朱俊,杨慷慨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与产业空间选择

朱俊1, 杨慷慨2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528436; 2.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是主体通过改变自身生存策略,来完成对所在区位空间中有关的物质流和知识流的控制,是主体空间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应激型进化方式和反馈作用。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体系原有的平衡,为职业教育主体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发现,生态位构建增强了职业教育空间选择效应,使职业教育分化为适应型、发展型和政策导向型三类。产业空间选择通过生态位构建作用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空间选择;进化惯量;进化动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0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 (BAA100015)

作者简介:党亭军(1974-),男,汉族,山西芮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17

收稿日期:2014-11-1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2013年教改课题“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作者简介:彭华华(1965-),女,广东揭西人,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1.015

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从基本单元与环境的系统关系描述中建立空间结构与层次概念,涵盖了基本单元与环境的关系、自我进化轨迹等。目前,生态位理论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中,用来分析和解释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自1966年美国教育学家Ashby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概念以来,包括生态位理论在内的教育生态学发展迅速。目前,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宏观教育生态变化的研究,包括种群(学校)生存模式、发展策略以及各生态因子(社会环境因素)对教育生态的影响等;二是对教育生态体系中微观个体的关注,主要是应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和研究高校发展、学术生态、学生课堂行为等。如邢云凯[1]等人应用生态位重叠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李军[2]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纪秋颖、林健[3]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高等教育的选择压力问题;单文婷、谢美航[4]等人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高校管理主体的职能及绩效问题。不难发现,生态位理论已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

生态位构建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环境中,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系统间或种群间的个体相互作用,还可以为主体发展演化[5]提供一种能够窥察的机制。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同样具有生态位构建现象。由于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产业依附性和区域特性,其生态位构造机制也呈现出特殊规律。

职业教育生态位的构建是职业教育主体通过改变自身生存策略,完成对所在区位空间中关联的物质流和知识流的控制,实现主体在空间中序列和影响力的定位。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是职业教育对空间资源在不同尺度上适应的结果,体现了职业教育具有完整的选择功能。这种功能让职业教育与区位空间环境实现双向选择,建立起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办学模式、培养体系、专业结构以及文化风格等要素,从而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

一、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与产业空间选择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

生态位理论认为,个体为适应环境所采取的生存策略,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个体与环境的信息和资源的交换情况;二是个体自身应对环境因子的决策能力。个体在构建生态位过程中,能够实现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并打上环境的“烙印”。

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是特定区位环境中(通常指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占据的位置,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对本地职业教育产生的“利基(niche)”现象,体现了职业教育在该地区的发展状况。具体来说,职业教育通过自身要素来影响区域发展的技术、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金和政策流向,从而提高发展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生态位构建的目的。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是一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自我调节方式,不仅强调职业教育与区域环境的协同作用,还揭示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反馈作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能够从环境、资源、能力等三个维度分析和解释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并检验区域经济社会的“系统设计”能力,还可以用来检验职业教育体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融合程度,体现了职业教育在区域空间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区域社会整体能力提升承担的作用。

按照双轨迹演化观点[6],任何主体在环境作用下的生态位构建过程中会导致进化惯量与动量的变化。同样,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发展的惯性,这种惯性通常为职业教育对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最适宜生态位的贴近程度。职业教育生态位适宜度越高,说明职业教育体系越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反之,则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相对的进化动量反映了职教主体偏离社会需求的程度,教育进化动量越大,其偏离社会需求程度越大,其趋适性也就越大。双轨迹演化模型的观点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演化规律,还反映了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在职业院校发展状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布局和是否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等方面[7]。

(二)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

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就是建立与当地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布局和层级,并确定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我国区域经济通常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板块机构。由于投资主体的关系,职业院校通常由地级市及以下行政机构主办,并承担着为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所以在空间选择上也以行政区划为单位。

通常,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主要与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产业类型、人口总量等有关,并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内部办学活动。区域经济总量的高低直接与职业院校的投入有关,地方经济总量越大,地方财政也就越充沛,职业教育经费自然投入也相对较高,能够改善办学条件。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层级有关。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只有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似,才能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区域经济社会才能为职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办学资源。此外,产业结构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的层级与职业教育的层级有着密切的关系[8]。当区域经济社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时,职业教育也多半是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层级;当区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多数时,职业教育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职业教育结构往往能够通过区域经济社会的反馈效应获得产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从而指导自身发展。人口总量则与职业院校的布局、密度、规模有关。一般来说,区域人口总量越多,学龄人口也就越多,在职教与普教比例相当的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学生数也就越多,从而对职业院校的规模、布局和密度产生影响。

二、职业教育空间选择过程中的生态位构建现象

从图1中可知,职业教育空间选择的过程是职业教育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特点,发展出合适的层次、类型和结构并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职业教育选择区域环境后,早期的区域经济社会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设备、资金、政策、产业、技术和人才等职业教育要素;当区域环境改善后,职业教育将由补偿发展变为自主发展,如主动吸引企业合作,吸引政府、企业的设备、资金、政策投入职教体系,职业教育以产业增值、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产出回馈区域经济社会,形成一种良性反馈,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在区域经济社会中建立起稳定的职业教育生态位。

图1 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与生态位构建过程

从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与生态位构建过程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以及政府治理结构都决定着职业教育空间选择和生态位构建,而职业教育也能够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适应性。职业教育对区域环境提供的设备、资金、技术、人才以及政策甚至区域文化等具有适应性,并反映到办学体制、发展决策上。

二是职业教育具有区域反馈性。以职业院校为例,当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能够持续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出时,它们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办学活动中。

三是职业教育对生态位具有继承性。职业教育能够在当地现有的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能够对其生态位的上下游传递资源和信息,并施加自身影响,从而完成生态位的“稳定性”。因此,这是一种功能属性的继承,非知识与实物的继承。

三、生态位构建对职业教育产业空间选择的影响

(一)生态位构建增强了职业教育空间选择效应

职业教育受到区位空间的多重选择作用。区位空间通过产业、技术、人力资源、资金、设备和制度等环境因子,使职业教育在规模、组织形式、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特点。因此,以生态位构建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空间选择,可以认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提供生源、经费投入、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承载空间,实现职业教育的正向选择;另一方面,匹配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正是这种区位空间下的双向选择作用,使职业教育具有独特性,基于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又使职业教育具备了多样性,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实现了最适宜区位空间的选择。职业教育不同区位空间的进化惯量与动量间的差异,正是其生态位构建上特殊规律的一种定量表征。

职业教育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环境中尽管受到多重因子的作用,但其具有相同的生态位动力机制:进化动量和进化惯量的相互作用使区域空间内的职业教育个体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动态性说明了职业教育主体对空间环境的选择在不同尺度上存在不同的“能级”,这种“能级”有可能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让职教个体最终产生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所以,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可以通过空间中的多因素“巧妙妥协”达到平衡状态和多样化的生态演化结果,从而维持强有力的发展张力。

(二)区域经济社会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

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态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这些地区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土壤”,具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本优势、办学差异化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等。但这些地理空间内部的不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同样具有异质性,经济类型、政策机制和区域文化的这种差异性使得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也往往表现得不一样[9]。

设备、资金、技术、人才属于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而产业类型、地方政策和区域文化则属于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变量影响着地方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设备、资金、技术等内部变量的类型,如外向型经济区域的技术、人才等往往国际化,其传导到职业教育内部的变量也不同于内向型经济的区域。从生态位构建的要求来看,职业教育生态位的建立往往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外部变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属性,而属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生态位的构建。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类型并不以地理空间为划分依据,而是体现了强烈的地区经济文化属性。当产业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时,职业教育在进化动量与惯量的双重作用下,生态位也受到深刻影响。因此,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属性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中心作用,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适应型职业教育。具有本地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地方性和社会文化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中心作用。选择这类空间的职业教育具有较低的进化惯量和较高的进化动量。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要素产生的逆向选择,使职业教育从内涵到外延都需要进一步调整,直到适应区位资源的承载力为止。这种职业教育表现为外源性职业教育。

第二类是发展型职业教育。具有产业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全球化与产业技术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支配作用。选择这类空间的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进化惯量和较低的进化动量。这类职业教育需通过扩大自身规模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一种内源性职业教育。

第三类是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具有政策属性的区位空间,强调政策与政府调控在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中的主导作用。这类职业教育进化动量和进化惯量介于前述两种类型之间。但这类职业教育同时受到外部资源环境和内部自身规模的双重压力,是一种多源性职业教育。

(三)生态位构建为职业教育提供不同演化模式

根据上述空间选择类型,按照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的结果,可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类型分为区域输出、区域融合和跨国输出三种形式,分别对应适应型职业教育、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适应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力资源在满足本地区需求外,部分输出到其他产业发展空间;行政主导型职业教育的产出能够被本区域吸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发展型职业教育发展为跨国输出型,这种输出不表现为人才的输出,而是将技术知识通过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全球化的流通。

从职业教育空间选择的类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空间的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机制虽然相同,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态位动态演化路径:一种是以注重物质——“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主体,大多选择地方性的区位空间,强调物化的人在空间生态位构建中的作用;另一种是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主体,大多选择具有新的生产技术和外向型产业体系的区位空间,强调虚化的知识技能在空间生态位构建中的作用。生态位构建具有不同演化路径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对不同尺度空间的环境因子选择差异。这说明职业教育的选择可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尺度上的生态演化路径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职业教育的空间选择具有多样性,生态位构建机理及其进化惯量、进化动量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多极化发展状况。生态位构建让职业教育完成了从空间选择到适应性发展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空间区位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邢运凯.高职院校生态位的重叠及矫正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7):27-32.

[2]李军. 基于生态位原理的中国高等学校生态竞争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纪秋颖,林健.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4]单文婷,谢美航. 高校管理主体的生态位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8.

[5]李文龙,李自珍. 作物生态位构建的模型及其进化惯量与动量的试验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6):446-452.

[6]LALAND K N, ODLING F J, FELDMAN M W. The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of niche construct ion: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two-locus theory [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1996(9):293-316.

[7]许迪潇,王子龙. 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的构建与空间格局[J]. 改革, 2008(2):43-50.

[8]朱俊,刘莉.社会收益视角下的区域经济转型与教育发展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4(7):156-164.

[9]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2):6-10.

(责任编辑杨慷慨)

The Nic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ir Space Choice

ZHU Jun1, YANG Kangkai2

(1.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China;

2.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The nic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changing their survival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material flow and knowledge in the current location in the space, and it is also a main choice of a stress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feedback, which fundamentally broke the balance of the original system, providing the evolutionary inertia and evolutionary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niche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space selection effect, dividing our country occupation education into adaptation, development oriented and policy oriented. Spatial selection by niche construction provides different evolution paths for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niche construction; space choice; evolutionary inertia; evolutionary momentum

引用格式:党亭军.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5(1):89-93.

Citation format:DANG Tingjun.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Enlightenmen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of Modern China’s Universitie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1):89-93.

■ 教改探索

引用格式:彭华华,刘喻.高职学生退学的个案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1):75-79.

Citation format:PENG Huahua, LIU Yu. Study on the Case of Students’ Drop-ou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1):75-79.

■ 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