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016-01-08黄青静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黄青静

摘要:针对初中生现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文从内容、方法、专业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提出衔接措施。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相互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37-02

"小学考一百,初中不及格,有很多小学数学一直在95分以上的孩子,一上初一就会初次尝到只有80分甚至不及格的滋味,对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是一个严重打击。"作为一名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师,深深地体会到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脱节环节能,小学教师认为这是中学教师放手太多,没有抓紧学生;而中学教师则说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基础没打好或死学的结果。不少小学生进入初一后,开始接触解题新方法时,还是习惯用小学时的方式来求解,无法适应新方法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一学期结束了还弄不明白新的解题思路。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的思维,结合自己小学教学体会谈谈心得。

1.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1.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每天的数学课多,书面作业大多数是抄写的或是简单计算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有,但多数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年龄限制很难发挥。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数学课仅为一节或两节,教学进度较快,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初中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加强调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1.2 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1.3 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知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明"、"证明"等逻辑论证过渡。

1.4 中、小学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而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扭转都不行;有些知识初中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等等。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总是认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从而导致了"衔接"的问题。

2.如何有效地衔接

2.1 知识点的衔接。

2.1.1 算术数和有理数的衔接。在小学阶段,学生基本接触的是算术数(正整数、分数、小数、负数),这些数都是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进了初中后,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域,同时数的运算也相应的从小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升到了乘方、开方运算。这是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复习时应利用实际的例子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延伸。对于算术方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到了初中,只要弄懂符号法则,那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1.2 数与代数式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数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他们的印象中,数是一个具体的、能代表多少的表示符号,而在初中"有理数"知识中,引进了"式"的概念,从而研究式的运算。这是从"数"到"一段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一大转折点,实现从具体到一般再到抽象的飞跃,也是对刚入初中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其实数与式的主要变化就是从数字的具体运算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的转变。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尝试运用"半代数式运算"的方法进行教学渗透。

2.1.3 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人教版第9册安排了解方程的内容。小学生所接触的方程比较简单,加上受算术思维的影响,列出的这些方程,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为了让学生后续方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过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教过浙教版和人教版的教师不难发现,以前解方程,都按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现在都是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可以肯定地说,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解方程的正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初中在阶段能更好地学习稍复杂的方程。

2.2 学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计划基本上是老师安排的,学生自己不做计划。而到了初中,学习时间紧、课程多,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计划不周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所以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自己的学习做出计划,教师督促完成。

2.2.1 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提前进入初中的学习氛围,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2.2 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小学毕业班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提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乐意去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2.3 强化训练,拓展练习。在毕业班教学中要多预设些拓展性练习,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初中生角色,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2.2.4 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例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示范性、层次性,老师的讲解要清晰、流畅、科学,书写要规范,设问要恰当,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教师要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基。因而,小学教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教师要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寻找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害基础教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小学、初中教师可相

互走进对方的课堂,互相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且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改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衔接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紧张、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