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16-01-05焦小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焦小平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急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6例。治疗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 对照组给予系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的实际疗效。结果 治疗组肢体消肿率和溶栓率分别为(95.34±8.78)%、(79.26±10.45)%;对照组肢体滴肿率和溶栓率分别为(65.85±10.25)%、(52.27±9.54)%,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率明显较高, 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超声引导;腘静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正逐渐上升, 其中最严重的危害就是血栓容易脱落, 随血流而导致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同时, 也能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发展为股青肿, 严重者会出现下肢肢体的坏死。并且会并发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现如今医学界公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1]。目前, 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溶栓, 本院通过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治疗, 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1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为2012年3月~2014年12月来本院就诊, 临床表现为单肢肿胀, 其中左肢60例, 右肢52例, 82%患者Homans征阳性, 112例患者均经过超声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6例。治疗组男33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52.5±13.4)岁。对照组男29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56.4±1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给予抗凝治疗。治疗组进行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手术过程为:体位取卧位, 用1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腘静脉。从穿刺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是否位于腘静脉内, 再置入5F刀鞘管, 穿入导丝。经导丝将Unifuse溶栓导管(美国AngioDynamics公司)放置血栓内至导管近端超过血栓近心端。经导管以100万U/d剂量微量泵注尿激酶7 d, 并经溶栓导管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分别观察患者第3、5、7天的疗效。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有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状况。对照组仅直接在足背浅静脉处用微量注射泵将尿激酶按同样的方法剂量治疗。

1. 3 疗效评价标准 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消肿率和溶栓率。肢体消肿率计算方式:(治疗前双下肢膑骨上下15 cm处周径差-治疗后周径差)/治疗前周径差×100%。肢体溶栓率计算方式[2]:静脉畅通程度分为不畅通2分、部分畅通1分、完全畅通0分。溶栓率=溶栓前后评分差/溶栓前评分×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95.34± 8.78)%、(65.85±10.25)%, 治疗组优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静脉溶栓率分别为(79.26± 10.45)%、(52.27±9.54)%, 治疗组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好发于欧美地区, 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3]。血栓栓子的脱落致使肺、脑的急性栓塞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但都存在着治疗不彻底、易发生严重的出血状况以及复发率高等问题[4]。而导管直接溶栓伴随现代介入技术蓬勃发展已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的方法。通过导丝和导管进行物理性开通加上尿激酶溶栓治疗下静脉开通率明显上升。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一般情况良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患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推荐导管直接溶栓作为首选治疗方法[5]。另外, 导管溶栓治疗有着操作简单、创伤小、易恢复且肢体麻木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腘静脉体表难定位, 常规穿刺容易损伤腘动脉, 从而造成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而在超声的引导下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导管溶栓治疗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次研究发现, 治疗组的下肢肢体消肿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的溶栓成功率及溶栓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胡潍青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进行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具有并发症少、操作方便且溶栓率高等优点, 与普通的溶栓治疗相比, 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颖, 张曦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9):764-767.

[2] 鉴涛, 陈鋆, 秦委委.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6):1006-1007.

[3] 陈浩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4(6):795-797.

[4] 殷敏毅, 蒋米尔, 李维敏, 等.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中期疗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l, 31(12):1741-1745.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7):611-614.

[6] 胡潍青, 孙波, 裴长, 等.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30(4): 260-263.

[收稿日期:2015-08-18]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