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与反思

2015-12-02张敏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慕课高等教育

张敏华

【摘 要】“慕课”近几年发展迅速,如风暴般席卷全球。到底什么是“慕课”?它的魅力何在?对我国的教育又有何影响?这些是学者们不停在研究的话题。笔者把近几年学者们对“慕课”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和反思,以便增强读者对于“慕课”的一个全面认识,正视“慕课”对中国教育的利与弊。

【关键词】慕课;慕课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MOOCs模式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滞后的传统教育模式、高等教育成本的大幅攀升、未来职业教育的需要等因素息息相关。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十年的质性蜕变,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

一、“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张鸷远认为慕课提供了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重要途径;慕课对大学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极大挑战;慕课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范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慕课使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桑新民从三个方面具体解读、探究、展望其对大学发展变革的影响和价值。一是,网络新时空中“大学堂”的诞生及其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二是,教育如何面对“大数据”的挑战;三是,“慕课”引发的大变革与大论辩。吴万伟认为慕课之所以令人害怕和抗拒,其原因恰恰就在于其革命性的影响。他从人际关系、大学和潜在社会后果三个方面论述慕课的颠覆性影响。笔者认为,慕课的出现虽然引发了许多不利的现象,但它引导教育的发展进程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高等教育在它的促导下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加完善。

2.面对“慕课”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慕课给我国大学带来挑战之一是:将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挑战之二是: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挑战之三是:将倒逼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步伐。高校行政化的痼疾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其生机和活力,但慕课平台旺盛的生命力,正在悄然触动高校管理行政化的敏感神经,慕课模式将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者新型关系。

3.面对“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第一,对慕课不足应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慕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应过分夸大慕课作用,要清楚认识慕课本身存在的“短板”。第二,大学应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自己的慕课共享平台。慕课西风已劲吹本土,中西慕课交汇和碰撞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借力使力,孕育自己适合本土化学习的在线教育慕课“升级版”或“创新版”。第三,以慕课发展契机进行高教改革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慕课发展标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时代的到来,但当前它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慕课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或许是均衡城乡和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的一剂良药。

二、“慕课热”的冷思考

1.如何认识“慕课热”

首先,慕课自身的显著特点是导致“慕课热”出现的内部因素。其次,其它力量的推动是导致“慕课热”出现的外部因素。面对“慕课热”,任何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不可能无动于衷,都应该深入思考其带给我们的影响,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其作用,既看到慕课的积极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一味跟风。

第一充分认识慕课的积极作用。首先慕课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其次慕课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多为名校名师打造,通过网络平台的影响力传播;然后慕课能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研究表明,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通常按此时长编排视频,并可反复观看,也有各种随堂测试、课后考试和及时反馈,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另外,慕课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二不应过分夸大慕课的作用。首先在线课程不等于在线教育,严格的在线教育一般有着很高的完成率和优秀的教学质量保障。慕课意为“在线课程”,与“在线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它只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彼此之间不能划等号。其次短期狂热不等于符合潮流。任何一种技术都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路径和曲线,大致经历初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替代期,而且有些技术生命周期很短,瞬间就被新技术取代了。

2.如何应对“慕课热”

第一理性对待慕课,开展跟踪研究,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对此我们应理性对待;第二正确认识慕课,加强基础建设。慕课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凸显了网络的力量。我们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然后要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载体建设;第三积极利用慕课,推动教学改革,慕课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应充分利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第四充分发展慕课,满足社会需求。首先要大力发展中文慕课。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作用。

三、结束语

这场教育领域的大变革,正在引发一场世界范围的思想碰撞与观念变革。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学思想文化精神,这应该成为中国大学校长、教授、学生,中国各级决策者、领导者和广大公众,在“慕课”潮流冲击下被唤醒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桑新民.“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视野,2014(3)

[3]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4]杜杨.谈话·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五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慕课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