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

2015-10-21王婧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音乐欣赏

王婧

【内容摘要】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欣赏包含情感需要、认知能力和诗意追求这三种必备的心理要素。音乐欣赏是一种对音乐作品由感性外观层的感知、认识评价层的理解到哲学意味层的体验的心理过程。在欣赏中,情感推动且渗透于想象活动,让人自发地浮想联翩,心灵因之达到自由而全方位的和谐境地。

【关键词】音乐欣赏  心理分析  审美规律

根据活动目标和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音乐审美活动共有四种角色,即创作者、表演者、批评者和欣赏者。林华认为,欣赏者即是“在相遇艺术品时其情感能够通过同质异构,跟随符号起伏,并受到影响,最后产生审美效应的人”。①作为艺术欣赏的一种,音乐欣赏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从审美心理的视角分析,音乐欣赏有其自身的审美规律和特点。

一、音乐欣赏的心理要素

(一)情感需要

作为音乐欣赏的审美主体,情感需要是最基本的心理要素,它涉及心灵的感性层面。音乐欣赏的情感需要即是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精神享受的欲望。音乐的美感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能够从聆听音乐中获得情感的宣泄或慰藉,若没有对音乐的渴望,再好的音乐也无法引起欣赏者的兴趣和共鸣。

不同文化层次人的情感需要不同。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听众而言,音乐欣赏也许仅是为了满足听觉的快感。而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些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的情感需要则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发挥自身潜能与创造力,这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图中属最高一级。

(二)认知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认知能力属于审美主体知性能力的范畴。音乐欣赏需要听众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记忆力、创造力等智能结构的共同作用。

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分析能力,既需要有良好的生理基础,又需要后天实践的锻炼和经验的累积。由于音响的抽象性,音乐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形态也更为抽象,具有数理结构的美,所以对欣赏者的生理条件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音乐欣赏除了需要欣赏者具备健全的听觉感官、敏锐的神经反应系统等,还需要后天大量学习、鉴赏和分析作品,以及深入了解艺术史、音乐史、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三)诗意追求

胡家祥教授认为,“音乐突出体现人类的志性追寻”“音乐本质上是理想主义的,因为人类心灵的志性层面呈现理想的境地。”②音乐欣赏所必备的心理要素关涉人类心灵的第三层面:志性。完整的音乐欣赏需要听众对至高至美的理想诗意境界怀有憧憬和追求,领会创作者的心灵旨趣。由此,才能对音乐欣赏活动进行良好的引导和规范,将人的精神引入理想的美妙境界。

这种诗意的追求,也可以称之为心境。L.默赛尔指出:“心境反应并不需要智力或音乐的训练,它是由音的直接印象造成的。在欣赏时,意识全然被情感的云雾所弥漫,宛如超乎俗尘进入缥缈的天国一般。”③

二、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审美活动,其心理过程虽然因人而异,但若遵循艺术欣赏的规律,同样应当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进行由表及里的把握。在胡家祥教授《文艺的心理阐释》一书中,将艺术作品的内部结构划分为三个层面:感性外观层、认识评价层、哲学意味层。音乐欣赏即是对音乐作品由感性外观层的感知、认识评价层的理解到哲学意味层的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而这种心理过程恰好与音乐欣赏必备的心理要素相对应。

(一)感性外观层的感知

音乐作品的感性外观层包含风格层、媒介层和物象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最先产生对音乐风格和媒介的感知。听众在感知不同的音乐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不同,这些都与音乐的媒介和风格密不可分。如节奏轻快、旋律上行、风格柔和的乐曲带给人愉悦的情感。节奏缓慢、旋律下行、风格低沉的作品则带给人忧伤的情感。音乐艺术无法像雕塑、绘画那样直接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所以只能通过媒介层的诸如节奏、旋律、调式等,以及乐曲的不同风格来感染听众。

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说明音乐具有某种造型性的特点。与雕塑不同,它是一种无形的音响造型。听众无法从音响中直接感知音乐作品的物象层,只能通过音响作用于情感后产生想象或联想来感知。欣赏者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由音响的象征或暗示所创造的梦幻世界。德彪西曾说,“我们期望的音乐,必须柔顺到足以使自己能适应从内心发出的、不受拘束的抒情和梦境的幻想。”④

(二)认识评价层的理解

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我们需要分析、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内涵,洞悉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的理解上升到知性层面。

以古琴独奏曲《酒狂》为例。赏析此曲,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此曲相传为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所作。在司马氏集团阴险残暴的统治下,人们动辄得咎,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杀身之祸。阮籍不愿与其合作,因此常常醉酒佯狂,这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斗争手段。知晓此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乐曲的内涵。

其次要分析乐曲的结构。《酒狂》的曲调并不复杂,将一个主要曲调稍做变化后重复,并以一些过渡性的材料连接各个重复的段落。乐曲于弱拍处出现低音或长音,恍惚而不稳的听觉感受使人联想到醉酒后步履踉跄的神态,用乐句中的停顿表现环境压迫下受阻的烦闷心情。尾句的反复犹如无可奈何的喟叹,使我们体会到这位纵酒佯狂者内心深处的苦闷。乐曲又用古琴特有的指法象征酒声,恰似一江东流之水,宣泄出满腔不平之气。

(三)哲学意味层的体验

既然音乐的本質是理想主义的,好的音乐应当蕴涵一定的哲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让人回味无穷。

以古琴曲《潇湘水云》为例,它是南宋琴家郭沔的代表作,据《神奇秘谱》的解题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然水云之为曲,有悠然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⑤从悠扬的琴声中,我们获得恬静、淡泊的情感体验。左手“往来”“荡吟”的按音与右手的散弹相呼应,旋律的展开使人联想到碧波万里、水天一色的辽阔图景。结合《神奇秘谱》所交代的创造背景,清楚地理解琴曲的表达主旨,进而感受独特的心灵世界。此时主客不分,物我一体,使人获得天人合一的巅峰体验,陶醉于高远的意境之中。

三、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

(一)情感作用于想象

如前所述,音乐的音响符号具有抽象性,不能以视觉形象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以想象为感情体验的前提,而音乐欣赏以感情体验为想象的前提。比如同样是以梅花为审美对象,我们通过南宋岩叟的《梅花诗意图》就能欣赏到梅花生机盎然、不畏严寒的姿态,从而敬佩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品格。而在欣赏唐代琴家颜师古创作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时,优美的旋律和清亮的音色,活泼而富有动感的节奏使我们想象出梅花傲雪斗霜、铮铮铁骨的风貌,进而对梅花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联想的重要作用

联想在音乐欣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的联想。王次炤指出,“一般的联想主要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某种象征意义,由一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或者由当前的感知回忆起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音乐欣赏中的联想比较特殊,它是由感情的形式联想到感情的内容,或者由音乐中的感情回忆起以往生活中产生过的类似感情,并由此把握住音乐中感情内容的实质。”⑥在音乐欣赏中,由于存在着异质同构的现象,人们通常会从音乐经验转移到其他形式的情感体验中,通过一系列音响去联想先前体验或了解过的情感,从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如欣赏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曲调幽怨、哀婉,如泣如诉,使人联想到“文姬归汉”的故事,想到她那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与两难选择的矛盾时,不禁悲从中来。

(三)心灵三种能力的有机统一

欣赏音乐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领悟过程。音乐利用音响与内心的对应关系,声动而情发,首先引发欣赏者的各种情感反应。继而又需要运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乐审美结构,充分调动人的生理基础并进行知性分析。最后需要通过心灵志性层面理想的导引和对无限诗意境界的追寻来感悟创作者的心灵旨趣。从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类心灵三种能力的协同作用,使心灵达到自由而全方位的和谐境地,最终形成完整的音乐审美感受。

总之,在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中包含着欣赏者的创造性,音乐作品的意义也在理解和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作用,欣赏者作为审美主体在音乐意义的生成中做出重要贡献。张前给予音乐欣赏很高的评价:“音乐创作与表演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以欣赏者为对象,供给人们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表演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⑦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的价值,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271.

②胡家祥.文艺的心理阐释[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20-221.

③L.默赛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J].刘沛,译.中国音乐,1987(1).

④约瑟夫·马克里斯.西方音乐欣赏[M].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501.

⑤易存国.太音希声:中华古琴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43.

⑥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190.

⑦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8.

参考文献:

[1]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柳良.音乐欣赏学导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

[3]王次炤.论音乐欣赏[J].人民音乐,2004(2).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郭晓)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音乐欣赏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