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2015-10-21乔成军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粒观课程改革实验教学

乔成军

摘 要:知识的连续性、渐进性和生活的实用性、跳跃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何更好地有机融合是编者的终极目标,更是课改先行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化学学科而言,这对矛盾体的并存尤为突出。化学课程的改革必然要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深化领悟和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如何有机地融合这对矛盾体,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微粒观

在课程改革大潮的影响下,初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往的教材知识体系较为完整,能够体现出知识的连续性、渐进性。而现行教材的编排打破了常规,知识的连续性、渐进性逐渐淡化,知识的传授逐渐趋于生活化、注重实用性。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出现呈现跳跃性和不连续性。就拿现行的鲁教版教材来说,开始使用时总觉得编排比较乱,从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就开始介绍“物质构成的奥秘”,出现了像原子、分子、元素这样一些很抽象的概念,感觉不妥。总觉得这样的编排会让初学者一开始学习化学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为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如果你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逐渐理解专家们这样编排教材的良苦用心,才能体会到课程改革中教学新理念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接触原子、分子、元素等这样一些概念,了解微粒观。逐渐建立起微粒观这个化学的最基本观念,而且把这种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虽然学生刚开始不甚理解,但是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这些概念,感受到微粒观的存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化学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在学生以后学习每一单元知识的时候,都会感悟到物质的组成结构(微观构成)决定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宏观应用),反之也能感悟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宏观应用)归因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微观构成);这样当他们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喜悦,从而会对化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深化领悟和阐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为学生服务呢?我认为依然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理念建立的保障,也是贯彻新课程改革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而运作的。直觀感知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限制,形象直观的实践活动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各种正确的观念。比如:在做“净化黄泥水”的实验时,我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增加了“如何分离黄豆和小米”以及“淡化盐水”这样两个小实验,通过原理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明白过滤的实质是“颗粒大小不同”的两类物质相分离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单一地认为过滤只是固液分离。把“微粒观”始终渗透到教学中。再比如:在做“二氧化碳熄灭蜡烛”这个实验时,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这样一个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不仅液体可以倾倒,气体同样可以,并且让学生从微粒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和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虽然化学实验为我们学习化学提供最丰富、直观的感性知识。但是,那些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奇妙现象和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是否真实存在?是怎么运动和变化的等等。要想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仅仅依靠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使用,恰恰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注入了催化剂。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微观分析提供了知识和技术的保障。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原子、分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微观解释”以及“物质组成、结构的分析”等知识时,多媒体的使用恰好弥补了单纯实验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轻松很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已深入骨髓,它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互补性是任何方法和技能都无可替代的。

所以说,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化学本位思想的构建提供了宏观和微观的双重保障。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不仅能充分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知识。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具体形象地揭示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而且为学生的思维加工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直观感知和微观想象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以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变革,需要创新。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深入到我们的教学精髓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建构起学科的本位观念——微粒观的构建。养成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受益终生。

宋心琦教授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诠释了这一点,也诠释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恰似一盏明灯,给走在新课改路上的教育先行者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李艳.浅谈中学化学课改的感悟[J].西安社会科学,2009(1).

猜你喜欢

微粒观课程改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初中生化学微粒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微观认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基于“微粒观”建构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