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则新闻引发的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2015-10-21常佩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闻高中信息技术思考

常佩杰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关于青少年利用信息技术犯罪和借助信息技术助推人生发展的新闻时有报到。这些新闻引发了笔者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思考,该文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明确信息时代公民法律意识、渗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有天赋的学生发挥特长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闻 高中信息技术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41-02

2015年2月8日腾讯科技新闻:《17岁黑客少年震惊警察 破译19万个银行账户》,案件涉及资金15亿。一位曾多次侦破“黑客少年”案件的警察对这些“黑客少年”感慨道:太可惜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不得不令人佩服,称他们为“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能将这些才能用在“正道”上,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则新闻让我联想到另一则新闻:《12岁美国男孩史上最小“软件工程师”》。大多数12岁男孩都处在玩电脑或手机游戏的年龄,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南湾地区的托马斯。苏亚雷兹已经是个能开发游戏程序的“软件工程师”了。托马斯不但为苹果公司的手机操作系统编写了两个游戏程序,而且创办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同样有着电脑天才潜质的少年,发展方向却截然相反:一方滑向犯罪的深渊;一方成为实现人生理想的开始。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也许,我们终生都不可能遇到这样一位天才的学生,但是,我们的学生中绝对会有以信息技术为谋生手段的人。如何正确看待、利用信息技术成为这部分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德育和法制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对自己有更多的约束,让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正面发展的现代化工具。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

电脑、网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纷繁复杂、良莠难分的众多信息,尤其有大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倾向的内容。这些消极的信息或导向会腐蚀学生稚嫩的思想,让学生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变形、甚至扭曲,为学生的人生埋下无穷的隐患。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内容,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会快速发展,是人们将来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了解其中一些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和事,以此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让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树立信息技术为社会服务的学习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2 明确信息时代公民法律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使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借助互联网虚拟和传播快的特点,进行一些有悖于传统道德伦理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恶意或者低俗活动。高中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好奇、接受快、缺乏辨别能力的年龄段,对某些不良甚至违反犯罪现象感到好奇和模仿,比如,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不实消失;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进行攻击、侮辱、谩骂;利用网络技术盗取别人的个人信息赚钱是一种赚钱方式;利用黑客技术盗窃别人的游戏装备算不上违法犯罪;利用黑客技术攻击别人的网站是一种很好玩的行为等等。青少年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信息时代公民新法律教育,让学生是刻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比如,每个公民在网络上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同时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有不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义务。否则,就可能出发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牢记互联网时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公民。

3 渗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人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信息和思想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受到剧烈的冲击,甚至遭到了青年人的颠覆和厌弃。高中生正处于大量接受外来信息的年龄,学生对互联网上流传的新思想、新现象、新语言、新段子都有敏锐的感知力,并热衷于模仿,比如,自从网上流传出大量恶搞教师的作文后,学生在QQ空间大量转载,并在私下里以恶毒的语言侮辱老师;网上流传的“逆天的试卷”后,学生纷纷效仿:在试卷上信手涂鸦;模仿电视剧台词的对话;模仿网站点击形式恶搞等等。这一些列现象都表现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

教师要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布置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练习或作业,比如,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材上的作业进行整合:让学生调查同龄人有多少人喜欢那些恶搞的内容,并经常将其引进自己的生活。结合调查数据,分析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并提出“尊重传统观念,正确看待网络上的恶搞、低俗现象”的倡议。让我们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既有现代化思想和技能,又有较高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4 引导有天赋的学生发挥特长

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对电脑和信息技术特别有天赋且能实现超越课本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渴望。教师不要因信息技术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要让课本知识成为限制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绊脚石。教师在课堂上,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允许他们不听教师讲课、不与同学一起学习,而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鼓励他们在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或者让他们代替教师为学生上课,充分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信息技术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既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又不受课堂教学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信息技术领域尽情驰骋。

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超越高中水平的学习,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开始编写简单的程序,有的学生开始学习大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还有学生尝试着进行软件开发等。这些都应受到教师的鼓励、支持和辅助。当学生超出教师的水平时,教师尽力为学生提供刻意帮助其学习、提高的途径,以促进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鼓励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做教师的好帮手: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维修、系统维护和安装,为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补课,在班级内普及课本以外的常用信息技术知识;帮助其他科目教师制作课件,排除多媒体设备故障等。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这门“年轻”学科,比传统科学更具“双刃剑”的特点:既可以成为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的载体,也可以成为一个犯罪的工具;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提高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態度和价值目标的落实,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情感渗透,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发挥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避免受到不良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使用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新闻高中信息技术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