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2015-10-21李福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管理

李福娟

摘 要:随着课改改革的深入发展,课改主题已由改变教学理念发展为打造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目标。教师要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教材编排、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管理、教学反思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力求走出一条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5(b)-0132-02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到攻坚阶段,大部分教师已经熟知新课程理念,并尝试以多种方式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高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内容深奥、抽象、思维密度大,很多其他科目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并不适用,比如,小组教学法,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不但无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反而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因此,如何优化高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成为目前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这方面的探究。

1 教学目标设置注重系统性

自实施“目标教学法”以来,目标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成为课堂所有教学活动的统帅。但是,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只考虑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而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紧密、思维需要保持连贯性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全局出发,考虑到不同板块之间的联系,并制定出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学习目标,让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成为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师要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每本书的内容、每个章节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了然于胸,能够制定出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并要思考本节课目标与上节课目标的衔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等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分层目标设置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既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又能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联系性、递进性,有助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自觉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2 根据教学需要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基础性。但是,教材的编排具有普适性,缺乏个性和针对性。而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学习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高中数学这样的学科,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巨大。教师的照本宣科只能导致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刚刚好”。“教课本”会导致遏制优等生拔尖,拖的差生磕磕绊绊,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倡变“教课本”为“用课本”,将课本最为教学的基础,却不作为教学不可跨越的禁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科学、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增、删、换、加等,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比如,对于优等生而言,增加必要的课外延伸、拓展,增加学习的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差生,要是当删减一些难度高、思维不可能掌握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顺序等。对教材内容的整合、重组,能够将静态的课本变成动态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灵性和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能使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弹性,还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3 保持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三年数学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能符合所有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一是学生从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过渡的阶段,教师要照顾学生思维偏向直观的特点,注重选用直观教学法;高二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提升的时期,教师要选择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高三是学生学习的提升阶段,教师要选择能发展学生概括总结、思维提升的教学方法。不同時期,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各种方法还要综合运用,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

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既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也是保持学生思维活跃、实现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新、奇、趣的特点,充分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既给学生提供沉思默想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深度思考;又以直观的图像或动态的变化触发学生阻塞的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灵感得以激发。

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灵活多变,不但让学生时刻对数学学习保持新鲜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超越自身水平的学习,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 注重课堂教学管理精细化

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学生相对初中学生而言自制力强、学习目标明确,教师的工作重点是传授知识,即组织教学。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精细化,方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是课堂训练,教师都要起到主导教学方向、及时点拨的作用。自学前,教师要为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并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校效率;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发现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学习调控和学习指导;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旁听几个小组的探究情况,并观察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课堂训练阶段,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查阅,并通过他们的做题反馈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既是进行教学补救措施。

教学管理,重在精细。教师只有在每个环节都能在细节上取胜,方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并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5 发挥教学反思的促进作用

名师于永正曾说过:“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提升的必要手段。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冷静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将“得”作为教学的宝贵经验积累下来,成为下一次同类知识点教学的“捷径”;将“失”作为教学改进的突破口,寻找解决教学瓶颈的方式、方法,并及时对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进行补救,以辅助教学效果的优化,保证教学的效果。

教学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很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工作,不是凭借一时的冲动和短时间的努力能达到的。教师要有坚持课堂改革的执着信念,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不怕挫折和失败,坚持不懈地将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丁国忠.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 2006(5):35-37.

[2] 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的特点及其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5(4):32-34.

[3] 郝志軍.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66-70.

[4] 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27-30,62.

[5] 庞维国.研究性学习:教育心理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42-46.

[6] 杨志文,高爱玲,陶建平,等.探究性学习的调查、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1):22-24.

[7] 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83-88.

[8] 杨骞,刘莉.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思考——由一堂数学课所想到的[J].辽宁教育,1999(6):41-42.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