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10-21张秀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针对性护理精神病

张秀辉

摘 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该文的调查对象选该院精神病科的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此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选用传统护理模式,B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状况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显著低于A组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方法可针对患者病情、根据患者所需创建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不良情绪等,因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关键词: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035-01

近年来,精神病科患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此类患者常出现思维混乱、情感异常及不良行为等症状,且由于精神病患者易产生兴奋、抑郁、幻觉等不良情绪,因此睡眠障碍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1]。严重的精神病睡眠障碍者可出现精神衰弱、精神残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活质量 [2];因此如何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该文分析了该院的80例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影响因素并比较了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前、后精神病人睡眠障碍者的睡眠状况评分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精神病科80例精神病睡眠障礙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是在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A组40例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占该组比例42.5%;女性患者23例,占比例57.5%;最大年龄是76岁,最小年龄是35岁,平均年龄为(61.02±2.56)岁;最长病程为7.2年,最短病程为0.57年,平均病程是(3.37±0.52)年。B组40例患者中,12例男性,占该组比例为30%;28例女性,占70%;最大年龄是79岁,最小年龄是33岁,平均年龄为(60.41±2.73)岁;最长病程为6.9年,最短病程为0.74年,平均病程是(3.16±0.48)年。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此80例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A、B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之间比较时无显著差异,因此两组患者间的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该院的80例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利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睡眠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基础上,A组选用常规护理,即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B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是:(1)心理护理:护士多与患者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疏导;(2)生活护理:为患者布置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白天让患者多运动、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3)药物护理:监测患者用药情况,避免发生误服、不服或多服药物的情况;(4)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向精神病患者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社会准则等知识。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由该院精神病科医师、护士根据精神病睡眠状况评分量表对该院的80例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睡眠状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处理

在SPSS17.0统计软件系统中对本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本文采用X2检验,若检验结果比较时得出P<0.05,则两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包括睡眠环境、药物作用、心理影响等。

(2)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情况。结果得出,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包括睡眠环境、药物作用、心理影响等。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为(65.29±9.02)分,显著低于A组常规护理组患者(87.26±13.81)分,P<0.05,两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精神病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涉及患者的认知、感知、思维、情感及意志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损伤,可导致患者出现社会功能障碍、心理缺陷、幻觉、妄想、行为反常等现象,因此影响其睡眠质量[3]。精神病睡眠障碍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加的压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针对性护理被广泛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是针对患者的睡眠影响因素进行的护理方法,可为患者创建温馨的睡眠环境、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该文比较了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对于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得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的睡眠状况评分显著低于A组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因此得出结论,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精神病人睡眠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郎春英.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5,4(6):49.

[2] 范相萍.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甘肃中医,2008,11(21):

63.

[3] 徐家卫.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09,12(1):141.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针对性护理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