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债务形成原因及化解对策

2015-10-21聂永刚

2015年30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

聂永刚

摘 要:随着扩招和新校区建设的推进,招生规模扩大了,教学条件改善了,学校竞争力提高了。但是伴随的是学校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债务负担加重了,财务风险增大了。本文从高校债务形成原因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化解高校债务、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债务;存在问题;化解对策

随着竞争机制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特别是新校区的建设,虽然增加了招生规模,更新了教学设备,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层次,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实力。但是,由此带来的巨额债务,使高校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增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减轻高校的债务压力,防范财务风险,将对高校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债务债务的形成原因

1、高校管理层债务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含专项经费),公办高校已习惯了无偿使用资金。因而出现“反正学校是国家的,银行的钱不贷白不贷,万一还不起贷款,国家不会见死不救”的心理,贷款自然是多多益善,导致高校管理层债务风险意识淡薄,不够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风险估计不充分,投资项目决策又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出现债务危机。

2、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高校的财务工作仍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已经落后于我国高校改革进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脱离。同时,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操作不规范、使用不合理、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预算和控制机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增大了对资金成本和需求,助推了高校债务的发生。

3、高校经费来源不足,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高校收费制度经过改革,已初步形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逐渐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也逐年增长。但是,经费需求与教育事業发展仍不匹配,整体经费投入仍然不足。造血功能不足的高校在财政经费投入与学费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园区、”“大学城”的建设,就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解决。导致一些高校债务规模过大,在还贷高峰来临之际,难以偿还到期债务,不得不延期还贷,甚至拖欠工程款,既影响学校信誉,又不利于社会稳定。

4、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推动

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开展的教学水平评估,其评估指标涉及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占地面积、师生比例、生均图书量、生均体育设施投入等定量指标。被评估高校为了达到教学评价要求,只得通过建设新校区、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引进师资等措施来改善办学条件。但是,这种办学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旦资金供应不足,高校必然进行贷款。因此,对高校进行的教学评估,客观上也增加了高校的债务。

5、商业银行的助推

高校大规模扩张,必然引起贷款需求剧增。然而商业银行认为有政府的担保和支持,向高校贷款比较安全。即使学校无力还贷,政府也会代为偿还。因此,导致商业银行在没有充分论证高校还贷能力的情况下,不顾贷款风险,贸然向高校发放项目贷款,也助推了高校的债务及风险。

二、高校债务的化解对策

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债台高筑,到期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本金,甚至只能勉强支付利息,还有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通过压缩办学成本、降低教师待遇、借新账还旧账,甚至通过拖欠工程款等手段来维持学校的运作。这样容易产生高校师资队伍流失、教学质量下降等不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后果,影响学校发展,影响学校信誉,甚至发生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现象。因此,各地方政府和高校必须根据当地财政实力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债方案,防范和化解高校债务。

1、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强化债务风险意识

建立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将学校领导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纳入任前考察和离任审计,对忽视债务风险、超承受能力融贷建设的责任人,要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使高校管理层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控制债务总量,约束基本建设规模,提高办学效率,走内涵式建设发展道路。在重大投资项目决策上,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有效、合理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实施项目概算,有效控制贷款资金规模,不再盲目投资,盲目贷款,一边轰轰烈烈搞建设,一边债台高筑风险剧增,将学校债务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

2、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债务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资金市场利率走势以及项目建设进度,确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科学编制还贷资金计划、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加强对高校财务状况总体风险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3、政府要加大财政政策优惠和投入力度

政府财政投入一直是高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高校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政府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财政资金投入高校的力度,一直赶不上高校事业发展的脚步,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财政政策优惠和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1)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地方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对高校银行贷款贴息、基建项目所产生的有关税费实施减免政策,以“能免则免,不能免则即征即返”的方式,减轻高校负担,支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2)设立专项贴息基金。主要用于对高校贷款利息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确保高校能够在巨大债务压力下正常运行。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地方财政对高校的直接投入,增加高校收入,缓解高校资金压力。

(4)政府化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通过财政承担一定比例的债务本金,化解高校的债务。

(5)设立化债奖励专项资金。政府应根据高校的债务规模、发展状况、化债努力情况,完善化债激励机制,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引导高校积极化解债务。

(6)设立教育彩票基金。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彩票,募集到稳定的公益资金,为高等教育发展增加资金筹集渠道。

4、高校要广开渠道,多元化筹集经费

(1)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利用科研、人才等优势,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实业界的合作,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大力开展社会服务。这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还能够增加高校的收入,缓解资金需求压力。

(2)设立校友捐赠基金。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募捐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捐赠基金管理制度。也可以通过互惠互利等合作平台,吸引校友或社会资源,鼓励校友或社会力量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为学校缓解资金需求提供有力的补充。

(3)实施土地置换。很多高校新校区建成后,老校区资源部分闲置,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高校通过置换老校区的土地,不但可以获得置换收益,将其于新校区建设还贷,有效化解高校债务负担,还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4)优化贷款结构。高校要根据还贷规模和时间,科学合理地调度资金,并适时采用“短改短”、“短改长”等方式,长短结合,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债务风险。

5、完善高校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相对单一,在客观上使得一些高校盲目扩张发展。因此,教育部应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完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制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考核评价指标,引导高校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防范高校盲目扩张产生债务风险。(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课题项目: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资助课题“贵州省高校债务现状及化解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为14GH003

参考文献:

[1] 刘千.吴长海.刘晶夫.高校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1.8

[2] 廖开锐.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化解对策分析.会计之友.2012.3

[3] 姚利辉.曹立.新龚敏才.高校債务危机的形成与化解对策.财会月刊.2010.10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