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探究

2015-10-21刘佳佳

2015年37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风险控制

刘佳佳

摘 要: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出台和实施对金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存款保险制度直接作用且有密切关联的银行体系受影响最为明显和广泛。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内业务(主要是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发行业务)、银行间业务以及银行竞争对手业务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出台和实施后增强了银行信用、加剧了不同银行间竞争以及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等。针对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和实施对银行业务的诸多影响,商业银行应当更加积极地完善自身风控管理体系,保持资金流动性,以应对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关键词:存款保險制度;银行;风险控制;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一、引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研究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不仅对于完善金融体系风控措施、健全银行安全体系有重大意义,也有利于研究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决定从2015年5月1日起,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向存款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基于存款保险制度主要针对银行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必将对银行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二、关于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定义和具体规划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可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但其本身也有成本,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使银行承受更多风险,还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二)历史渊源

深入研究发现,早在中国清代嘉庆年间就已经有了存款保险制度早期实践的记录。该制度是针对我国当时的金融机构——钱庄制定的,叫做五家联保制度。这是世界上有关存款保险的最早记录。此外,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同业公会也广泛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同业互保制度,这些形式组织承担者类似存款保险机构最后贷款箱的职能,在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制度建设的宏观条件已经成熟,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的财务指标和运行质量,使得监管部门更有效地实施市场化的宏观和微观监管。

(三)出台背景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棋,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现在推出此项政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两会记者会时表示,成立存款保险机制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今年五月份左右就可以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货币金融体系有着大范围的改变,货币政策向左向右是看M2增速,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存款保险制度对货币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谈及利率市场化问题,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很大,存款利率上升的空间也比较大。一些不太明显的隐性担保,已经逐渐开始变得明显起来。今年抓住存款保险制度出台这样的一个机会,存款利率上限就可以放开,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三、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实施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一)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对银行及银行间业务产生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发生机制与银行结合紧密,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在事前增强民众信心和事后减轻风险损失这两方面的巨大作用。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政府隐性担保,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力更是得到了放大和强化。

1.存款保险制度直接作用于银行风控体系,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必须预留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存款保险专用资金,这就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2.另外,存款保险制度在树立民众投资信心方面的显著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其他投资方式的影响力。

3.中国银行体系一直以来实行的是隐性存款担保,即无明确保险但政府为破产银行承担兜底责任进行赔付的不成文规则。

(二)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

1.对银行业务的直接影响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直接影响表现得最明显的一点是银行经营成本有所增加。2014年9月末,银行业本币存款余额112万亿元,当保险费率分别为万分之一、万分之二时,若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为50%,银行业每年保费分别为56亿元、112亿元。

以某大银行为例,若存款保险仅覆盖个人存款且每账户限额为50万人民币,则某行纳入存保范围的本币存款约为3.2万亿元,当保险费率分别为万分之一、万分之二时,每年保费分别为3.2亿元、6.4亿元;若存款保险同时覆盖公司存款且限额均为50万人民币,则某行纳入存保范围的本币存款约3.9万亿元,当保险费率分别为万分之一、万分之二时,每年保费分别为3.9亿元、7.8亿元。随着人民币存款规模不断扩大,银行需交纳的保费也将逐年增加。而此类大银行的利润约为2000亿元,因此对银行业的利润影响应该是比较小的。

2.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

(1)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内业务的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内部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发售业务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上交存款保险金,加入整个金融风险控制体系,这一方面提高了银行的信用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这也引发并加剧了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弊端和消极影响。

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运行,有利于提高银行的信用程度,增强存款人对于银行业务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银行资金的流动。

②从事前效应看,降低银行运营风险系数,保障平稳运行。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业稳定经营,合理规避倒闭、挤兑风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又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保证资金合理正常有序运转。

③从事后处理看,建立商业银行的破产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面临破产危机的同时也要兼顾客户利益即存款人利益,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防护网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能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④从整体效果看,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

因实行存款保险制度而增加的资金流动性势必会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是一个诱导和利好。

⑤存款保险制度也会从侧面上助长商业银行和民众铤而走险肆无忌惮,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问题[1]。

正是因为有存款保险制度进行赔付和风险把控,商业银行更新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完善风控体系的可能性将因此而下降。

⑥存款保险制度会使对银行的监管面临更为严峻挑战。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监管机构(如银监会)会因此而放松对银行危机风险的警惕性,容易出现因监管缺失或监管力度不够而情况恶化的局面,这实际上对于银行是一种隐形危机。

(2)对银行业间业务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间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不同银行的差别效应而导致的影响以及银行间的资源配置问题上。

①从准入标准上看,银行一般采取提高银行业准入标准的措施限制中小银行进入,以防范因此带来的中小银行更容易破产而引发的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限制了中小银行的发展,实际上相比大银行来说对中小银行是一种变相歧视[2]。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由于存在保险制度作为兜底措施,中小银行破产的风险将大大降低,这在实际上有利于营造平等的银行业竞争环境。

②从竞争过程看,存款保险制度能增强银行业竞争力,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更质优价廉的服务。

③从参与结果看,银行间竞争的悬殊地位差将逐渐模糊。

存款保险有利于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银行的绝对竞争优势,为小银行创造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④出现一定范围内的银行间存款变动,但不会形成明显趋势。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以后由于50万赔付限额,对于普通小额存款客户来说可能会根据各行给出的利息率来选择存款,因此有可能出现一部分存款搬迁现象;对于极少数大额存款人来说,他们选择银行的标准依然以安全性为主,因此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四、产生影响后商业银行的调整对策分析

在现如今这样市场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的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适当调整:

一是增强资本实力,保持资本流通渠道畅通。商业银行应该广泛的揽储,将资本实力控制在一个雄厚、合理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还要保证资本流通的渠道畅通,确保在揽储的同时,资金可以正常的进出。保障资金流通道路的畅通的同时也保证了商业银行的雄厚资本。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实力不受影响,正常的业务也不受影响。

二是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

风险预防是商业银行健全风控体系有效的防御办法之一,具体操作就是保持充足的自有资本,设立风险保障金账户和坏账准备金。

对风险明显的活动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具体就是对风险性比较高的活动发现问题时,及时终止或调整方案。

风险分散和风险转嫁,风险发生时,将风险分散到各个客户身上,降低风险承担能力。或者通过转包,签订合同等方法将其以其转移到其他方面。

风险补偿,风险发生时,银行用资本,利润,抵押品等补偿其遭到的损失。

三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財务监管,避免无序竞争和冒险行为,维持合理的市场秩序。加强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管是保障银行正常运营的最重要的举措,财务控制好,没有其他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因素存在,市场秩序稳定,资金安全。

四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实施战略转型,适时推进综合化经营。要想商业银行长期屹立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掌握时机推出新型的产品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的调整符合社会发展的商业战略。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后,会激励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监管评级[3]。以差别费率的方式约束商业银行过度扩张高风险业务,整体上有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程度。不过,存款保险制度并非万能之策。对于银行业未来竞争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因素,还需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等。(作者单位:1.新京报社;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先福. 存款保险制度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J]. 法制与经济(上旬),2011,12:122-123

[2] 崔子星. 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J]. 金融经济,2012,16:133-134.

[3] 陈星羽. 浅析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4:33+35.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风险控制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
新常态下多维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