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二胎”政策的经济学视角

2015-10-21陈弘婧

2015年37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陈弘婧

摘 要:文章从国家将实行的“开放二胎”政策为出发点,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人口老龄化是如何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及人口新政的必要性,之后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开放二胎;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生命周期理论

一、研究背景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在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实行“一孩”政策,现如今国家从提高出生率的方面着手,致力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在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具体地说,“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根据表1可以看出,2006-2011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保持了稳步增长,而在2012年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从2006至2012年,60及60岁以上人口则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占总人口的10%,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龄化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开放二胎”政策的必要性

(一)基本知识

由Franco Brumberg 和 Richard Brumberg、 Albert Ando建立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储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人们对于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也就是说,在年少时收入很低,会通过举债进行消费,此时的储蓄为负;从事工作后,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增加储蓄,并在中年时达到高峰,将偿还年少时的负债,同时为退休生活的消费进行储蓄;退休后,工作收入下降,消费却不会减少,相反面临自身养老、医疗的开支,此时,就开始消费曾经的储蓄。如图1所示,在时期T1,储蓄率s为负数;工作后s逐渐增加,T2时期进行不断地积累,并达到峰值;随后进入T3时期,退休后开始消耗储蓄,s减少。因此,个人储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生所处阶段的影响。

(二)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开放二胎”政策的必要性

(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超过生育率,出现了劳动力人口的负增长。而随着老年人数不断增加,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中大批老年人正处于T3时期,需要消费工作阶段的储蓄来维持生活,从国家角度看,需要大笔公共支出(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提供的福利等),而且老龄化加剧了各种消费,如养老费、医疗费等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将消耗储蓄。

(2)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未来补充社会劳动力的人口却严重不足,而这批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增加储蓄的生力军,处于阶段T2的劳动力数量少,则储蓄必然减少,储蓄的减少还将影响社会的资本投资,进而影响国民产出和国民收入。同时,如果仍然不改变国家的生育制度,刺激新生人口的增加,则整个社会必然是在不断消耗储蓄,那么,必将出现经济疲软,将出现收入小于支出的局面。因此国家希望通过人口新政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在面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T3时期的情况下,增加处于T2时期的劳动力人口,使得整个社会的储蓄跟上消耗的步伐,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三、中国老龄化的特殊性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鉴于中国自身的人口结构特点,又具有一定特殊性:

(1)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数巨大,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2)负增长的速度惯性使老龄化会维持较长时间。因为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维持较长时期以后,即使生育率有所提升,人口还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负增长,这种局势需要时间的积累来恢复,因此中国必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

(3)根据很多低生育率国家的经验来看,即便投入了大量资源鼓励生育,收益却不尽人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称,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近一年,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仅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远远低于官方预期。即使全面放开“二孩”,却同样面临生育子女成本高、生育意愿不足等情况下,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将很难快速回到平衡的水平。

(4)“未富先老”现象。我国还未达到202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机构的报告,中国仅有不足1%家庭的收入相当于或者高于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而在中国尚未步入發达国家行列前,就开始出现老龄化危机,这也使得中国更加迫切地需要开放“全面二胎”政策以解决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经济与管理教研中心)

参考文献:

[1] 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2012年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