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和路径

2015-10-21李云飞

2015年37期
关键词:模式

李云飞

摘 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通过政府的介入,致力于为民众提供基于公平为基础的健身条件。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提高,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应选择最低公平模式。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路径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继珍.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2] 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

[3] 秦小平.中西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學学报, 2010, 2 :24 -28

猜你喜欢

模式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