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2015-09-10周文荣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考实践

周文荣

摘 要: 本文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审视了传统学习方式,着重谈了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践 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能共享学习资源,更能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差异,在教学时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分组或其他合作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培育合作学习小组

以教师分组和学生自组相结合原则形成异质小组。根据化学成绩(按好、中、差)和不同的地域,将不同寝室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同时注意小组中男女同学的搭配,成为异质型小组,小组人数控制在4至6人,达到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样就能既着眼于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又考虑到学生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改革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实现教学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同时,不同的阶段可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个别调整。

(二)强化分工合作意识

合作往往需要分工,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开展各种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分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

1.明确分工的意义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例如,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不进行事先分工的小组,实验过程中常会手忙脚乱,从而让学生看到分工与不分工的差别,也就理解分工的意义。

2.认同担任的角色

在一些实验或讨论中,也需要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实验中可以根据组内学生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胆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操作员”;细心的学生做“监督员”及时指出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操作;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做“汇报员”;写字比较快的同学做“记录员”。要让学生明白:在自己担任某一角色的时候,必须认真完成任务,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学生和整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在不同的比赛中,小组内的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个学生都尝试不同的任务。

(三)探索合作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學实验,化学史实,前沿科技,以及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一些实际事实,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乙醇》时,教师可以通过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高烧病人擦酒精降温;碘酒、医用75%的酒精;固体酒精;“李白斗酒诗百篇”;洗头时,在水中加适量的啤酒洗起来清新爽头,等等,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究欲望。

2.产生真实任务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从而产生真实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乙醇》时,教师在创设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进行组内讨论,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合作的策略、探究的技巧、需要达到的目标,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等个别问题进行有意义的讨论,进一步将总任务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

3.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后,自觉地紧紧围绕任务进行独立思考,焦点问题小组充分讨论辨析,组间相互交流,学生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助协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获得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乙醇》时,当每一个小任务明确后,组内成员首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针对焦点问题——乙醇的结构进行讨论,每人发表观点,互相取长补短。最后,用实验探究验证,再进行组内交流,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巩固和拓展。

4.及时反思评价

某一任务完成后,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及时了解自己所学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尊,产生更强的内在动机,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有效合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对各学习小组的进步、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评价、赏识,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澄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探究,为下一任务的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5.任务回顾总结

当各项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本节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简单回顾,复习巩固所发现的结果,总结过去、现在的研究与将来的研究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为新问题的提出和探究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时机

合作学习不能为形式而流于形式。如何恰如其分地组织合作学习很重要。只有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自己难以解决,需要寻求帮助时才能真正产生合作的需求。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氯水的性质时,演示了一个实验:向NaOH溶液中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无色。按照原有认知结构,碱使酚酞变红,酚酞褪色肯定是碱被反应掉了。而新学习的内容氯水中HClO有强氧化性,可能氧化酚酞使其褪色。于是引发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又无法解决,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寻求实验探究方案,开展合作学习。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活跃,探索热情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会更强,课堂会更生机勃勃。

(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行为,要给学生有机会相互间磋商;同时给学生适量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发挥。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加强巡视,积极参与,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程度,不放任学生,让合作不流于形式而更有效。

(三)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必须在松弛、宽容、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合作者,要充当好“管理者”、“咨询者”、“顾问”、“参考者”、“助学者”等多种角色。成功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以助学者的身份出现,不能游离在合作学习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沈坤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J].化学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思考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