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效果分析

2015-08-21孔令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脓腔脓液误诊率

孔令艳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41

细菌性肝脓肿病程长,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外科干预,其好发于老年体质虚弱人群,其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等特点[1]。鉴于肝脏丰富的血运,脓腔内细菌与毒素极易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至全身,导致脓毒血症[2]。CT检查作为细菌性肝脓肿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增强CT还能鉴别肝脓肿与肝脏肿瘤[3]。随着CT检查机器的发展以及穿刺引流器械的更新,经皮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已经得以实现,并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主导[4]。本研究主要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穿刺引流治疗引流脓液培养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55~85岁,平均(75.3±6.5)岁,病程 3~ 15d,平均(6.3±1.4)d;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55~86岁,平均(75.5±6.3)岁,病程 3 ~ 15d,平均(6.5±1.3)d,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观察组:使用东芝Activion16型16排螺旋CT进行,手术器械包括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22号肝穿刺针、扩张器引流管引流袋,以及外科尖刀片,外科缝针及缝线等。治疗方法: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采用CT进行平扫,定位脓肿位置,并使用滑线笔对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操作时嘱患者屏气,在CT引导下,使用穿刺针穿刺并回抽,见到脓液后留取标本送检,并于穿刺部位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了解脓腔形态,采用22号肝穿刺针穿刺并置入导引钢丝,之后拔出穿刺针,放入扩张器,留置引流管,再次行CT扫描后确认引流位置,缝合伤口,固定导管链接引流袋。对照组:使用日本东芝公司型号EUB-555G型彩色超声检查仪进行,穿刺针使用美国MD公司生产的Supercore穿刺针,型号根据患者脓肿预计面积选择18~22号,局麻完成后,使用彩超引导穿刺至病灶部位,确定病灶深度,操作中嘱患者呼气后屏气时送入穿刺针针芯,穿刺定位后拔除管芯。

1.3 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签署手术和麻醉知情同意书,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采用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则通过超声定位后行盲探穿刺引流,比较两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比较

观察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漏诊率及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脓液引流时间及脓肿消失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s,d)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s,d)

组别 体温正常时间 脓液引流时间 脓肿消失时间观察组 4.3±1.5 6.8±2.8 11.3±5.2对照组 7.3±3.4 11.2±4.1 25.3±12.8 t 8.073 8.862 10.13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甚至超声检查均能较准确诊断,而针对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如无CT检查典型的环绕现象者,可表现为低密度影像以及边界密度与正常组织一致的肝实质影[5],或者出现完整低密度影或多形不规则线条高密度影[6],此种病例诊断上,需要重视起分隔的密度,其中分隔影于平扫时与正常肝实质影密度一致,而出现的“蜂窝状”改变为细菌性肝脓肿特征[7]。针对典型的细菌性肝脓肿的环绕现象,主要是因为急性脓肿发生时,脓肿壁的外周会形成环状的水肿带,通过CT扫描后,脓肿壁影像增强,但脓腔及其周围的水肿带则无增强所致[8]。而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壁则无水肿带影像,主要是因为脓肿壁吸收炎症介质后形成的包裹作用而出现蜂窝状改变,对于间隔未完全坏死或者液化者,其CT影像密度与正常肝实质相同,而与脓肿存在差别[9]。故在进行CT扫描和引导治疗时,把握以上特征,是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和减少副损伤的有效措施[10]。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的CT介导穿刺引流治疗,发现观察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漏诊率及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观察组有效的把握了CT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特征,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同时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脓液引流结束时间及脓肿消失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可能是通过CT引导,对肝脓肿所形成的脓腔及脓肿壁的后方均能达到有效的穿刺引流效果,从而避免和减少的并发症,在穿刺成功后,注射造影剂,还能了解脓腔是否有多房并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1],针对多房脓肿,在进行治疗时,可考虑先将较大脓腔抽吸,并视间隔情况进行选择性穿刺,往往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2-13]。在CT引导下,可对脓腔进行低压多次冲洗,并且在置管后再次行CT检查,了解导管位置,确定引流效果。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1]杨明.廖正银.CT引导下介人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2):105-108.

[2]徐雷,高波.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399-401.

[3]郑巧.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相关病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5):699-701.

[4]杨素国,曲桂英,周慧杰,等.超声置管多功能合剂治疗半固体深部脓肿14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2):178-180.

[5]刘明,胡承雷.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J].西部医学,2010,22(5):935-936.

[6]许持卫,林伟.CT引导下经皮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4):245-246.

[7]任亮,崔素芬.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803-804.

[8]康素海,张辉.朱海根,等.CT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江西医学,细菌性肝脓肿早期CT与MRI诊断现状及进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62-64.

[10]王晖,周航,王金.细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8):170.

[11]何小琴,苟军.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J].基础医学论坛,2010,14(9):769-770.

[12]马玉红,李沛玲,魏新峰.老年人不典型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的误诊教训[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49.

[13]尹修才,董建伟,魏华科.穿刺抽脓或置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32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06-107.

猜你喜欢

脓腔脓液误诊率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