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法

2015-07-24李磊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互动学前教育声乐

李磊

摘要: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的技能课程之一,在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中实践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所以不能把声乐教学当成单纯的歌唱技能教学,从而忽视了幼儿歌曲方面的教学。因为声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是以音乐为主要手段,从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从美妙的歌声中激发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声乐 互动 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教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满足幼儿园的实际要求,对于幼儿来说孩子们是无法获得、理解和欣赏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的声音的,歌唱是人们表达情趣的一种表现方式,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精神高兴时,就会不由自主的唱起来,用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所以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师,一定要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根据幼儿唱歌的特点,不但要会掌握成人的歌唱技法,还要掌握幼儿声乐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技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要求,使学前声乐教学得到发展和创新。下面通过以下四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学前声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

一、言语互动,激发学唱好奇心

从观摩、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不能准确、到位地演唱歌曲,与他们对歌词的不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分析歌词、从歌词的意思着手就显得极为重要。歌词,是歌曲大意的载体,也是音乐的一种组成形式,是词语的精华,文字不多,但意义深远,是每个歌唱者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幼儿与成人不同的是,幼儿更多的是在歌唱中逐步的体会、慢慢的体会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语言与情节动作,正因为 如此,歌词对幼儿的影响是逐步加深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学前教育的孩子还不具有独立朗读和理解歌词含义的能力,所以,对于幼儿来讲,如若采用说词解义的教法,也许对他们来说会减弱他们对歌曲的吸引力。因此,在对幼儿的歌唱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孩子们直接理解歌词的意思,而是要逐步深入,或者先通过歌唱,或者通过讲故事情节或者与之相关的小故事等来使其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从而使孩子们在歌唱的时候能够产生联想,产生意境。如在教授《小石猴》这首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通过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并讲述什么地方出现一块特别的石头?大石头里蹦出了谁?小石猴有什么超强的本领?等等,将歌词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是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的有利手段。又如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学活动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屏幕显示一副春天画面的图片,上面有小黄鹂、小草、小树、各种颜色的花朵,可以提问孩子,“小朋友这是什么季节啊?在这个季节里都有什么变化啊?”“对,这是春天,在春天里呀,小树绿了,小草发芽了,小黄鹂也飞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唱好听的歌曲了,你们欢迎吗?”“欢迎!”这时教师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孩子进行歌词想象中的互动,激发出了孩子歌曲演唱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歌词来创编谜语等,因为很多幼儿对猜谜有很大的兴趣。如《小蜜蜂》可以用一个谜语:小虫唱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勤采花粉多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就会一下子集中到歌曲中来。通过多种多样的“言语互动”,幼儿不单单对歌曲产生了很强的兴趣,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对歌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等。

二、形象引导,提高范唱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了解幼儿的兴趣与爱好,逐步打开幼儿的想象大门,众所周知,歌曲都有其所要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要么高亢、要么低沉、要么欢快、要么抒情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幼儿感知到这一切呢,这就需要声乐教师的范唱,声乐教师通过准确而形象的范唱,让幼儿能够非常直观的感知到歌唱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另外,对于幼儿声乐教学,教师在范唱时最好能够再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效果会更佳,对幼儿的感知力和影响力会更加深入。例如在歌曲《风筝的歌唱》这节课里,教师将准备好的歌曲播放给孩子们听两遍,第一遍教师提示孩子们听出歌曲的情绪情感,“是欢快的?舒缓的?还是悲伤的?”第二次教师讲解完后可以要求孩子们轻轻的闭上眼睛,提示孩子们“听音乐的同时,能想象出哪些美丽的画面呢?”要求孩子根据音乐的内容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听完后教师为孩子们进行声情并茂的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和声音亲切感的运用,让幼儿能够感知到歌曲中的优美、歌曲中的舒缓;第二次范唱可以是边弹边唱,还可以要求孩子结合歌词轻轻在脑海中想象描绘出歌中所唱的风筝、云儿、风儿在一起牵手游戏的快乐画面;在感知的过程中,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孩子心底就会油然而生。再如歌曲《柳树姑娘》的范唱中,声乐教师在范唱前半部分时,要加强注重连音,最好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演唱。而后半部分一定要注重跳音的处理细节,让孩子们感受到欢乐欢快的音乐情绪。“柳树姑娘垂着长发,轻柔的在池边梳理”,柳树姑娘在池塘里开心洗发的快乐场景,这样通过音乐的旋律伴奏、两段不同情绪的范唱,就会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而直观的想象空间,加强和调动了孩子们的歌唱热情。“想象互动”就会让孩子们对歌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性把握,而且还会激发幼儿学唱歌曲、喜欢表现歌曲的欲望。

三、模拟互动,以情传神

对于幼儿声乐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道具等教学手段,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有感情的去唱歌,去表现。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在初学阶段,基本上都是模仿学习,特别是学唱歌。因此,教师除了要用丰富的表情和美好动听的声音去传递外,还必须要会用夸张的动作,或者模拟歌曲的某个情景等,这样会更加有效的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更加准确的理解歌曲内容。如:在演唱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中,声乐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这其中甚至可以穿家庭主妇式的妈妈服装等,通过模拟情景和一些手势、表情等一系列动作来完成表现歌曲的内容并与幼儿进行接触与互动,让幼儿能够及时的想到妈妈工作生活时的情景、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疲劳。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去模仿,去模拟等,如帮妈妈捶捶背、倒茶、搬椅子给妈妈坐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关心。孩子们不仅从歌唱中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关爱,还可以从快乐中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如幼儿歌曲《数鸭子》,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如果教师戴上可爱的小鸭头饰,再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的形象表演并与孩子们互动起来,就更能调动幼儿演唱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幼儿会置身于忘我的音乐境界里,既有益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更便于幼儿体会学习歌唱。所以体态互动在歌唱活动中不仅能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而且还达到了传递关爱和教育的目的。

四、齐唱共鸣,烘托气氛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少,认知能力有限,往往通常单纯的从一首歌曲里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比较浅显的、单薄的。因此,在歌唱活动中,声乐教师要时刻掌握和观察幼儿的情感体会掌握程度,看其是否真正的体会到了歌曲中的意境,为了让幼儿身临其境地真正的体验歌唱的意境,感受感知到歌曲的情绪情感。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做“伴唱”,幼儿做“领唱”的方式或者是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使幼儿在领唱或合唱中获得情感共鸣。例如:在演唱幼儿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中,教师可与幼儿一同演唱歌曲,划分角色,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通过情感迁移,引起幼儿情感共鸣,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了审美的内化。再如幼儿歌曲《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团结花儿朵朵开,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对唱的形式进行互动表演唱,教师唱“你帮我来梳梳头”,学生唱“我帮你来扣纽扣”,齐唱“团结花儿朵朵开,我们都是好朋友”,采用这种师生对唱的形式,孩子们不但学唱的积极性提高了,还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的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再现,教师与孩子已达至情感间的强烈共鸣。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歌唱教学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重视学前声乐实践教学法,多观摩、多实践、多总结,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习的不仅是自己如何唱,还要学会如何去教会幼儿唱,如何吸引幼儿对声乐的注意力,如何激发提升幼儿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歌唱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方法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幼儿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安康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7105。

参考文献:

[1]付聪,于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通俗歌曲,2013,(12).

[2]张英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创新 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的课题而作[J].北方音乐,2010,(06).

[3]刘建虹.基于当代声乐科学体系下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4,(14).

[4]晁昱.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

[5]潘丹宁.跟我学唱歌童声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07).

猜你喜欢

互动学前教育声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