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校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2015-07-13苏冠楠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多媒体课件运用

苏冠楠

摘 要:本文从三个角度阐释了技校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优化运用:“适时”是方法,“适度”是量控,“适当”是原则。从而使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加有效、高质量地发挥其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校课堂;多媒体课件;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74-02

技校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照“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而真正达到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目的,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一、“适时”确立最佳使用点,把握最佳时机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的适时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有效发挥。确立多媒体课件的最佳作用时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课件和学科的特点来确立它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运用时机。

(一)确立最佳使用点

确立最佳使用点,一是在激发兴趣,引发动机时使用。“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如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就能产生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二是在把握重点难点,释疑解难时使用。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字体等强调学生应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利用动画或视频等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演示。三是在引发共鸣,传递情感时使用。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举例说明等形式激发想象、传递表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四是在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时使用。教师可将例题解法的各个步骤采用交互的方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边看边想边回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积极的锻炼,学生在求得答案的同时,综合分析、概括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把握最佳时机

把握最佳时机,一是在学生感到疲惫时使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少数学生会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如不及时地调控,将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有经验的教师则善于借助课件再次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二是在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时使用。有些知识点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不容易记而又必须要记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增加理解,强化记忆。

二、合理掌握多媒体课件运用过程中的“适度”

多媒体课件固然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出现“超载”或“过度”的现象都是不足取的。虽然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它的消极后果也是明显的,经常会出现“信息超载”的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处理那么多的信息,结果,过去由教师主导的“ 满堂灌”, 披上了信息技术的外衣, 摇身一变为多媒体课件主导的“满堂灌”。 认真考虑课程特点,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例如,如《机械制图》最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再如讲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在讲解“Word”“Excle”、“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时,使用原界面,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比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课的教学效果要好。

一堂课,若多媒体课件中的幻灯片或电教媒体的种类用得过多,时间用得过长,就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中,投影、录像、录音、幻灯等课件的静物、动物、音乐等等,纷纷登场。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冲淡了教学的重点。课后,学生回忆教学内容,脑子里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内容和知识点几乎没留下痕迹,造成这种教学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媒体运用的“过度”。

三、“适当”确立总体最佳构想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前提是对知识点的总体把握,即多媒体课件脚本的策划,唯有最佳的总体构想,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的适当性,应当根据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围绕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大纲、教材的科学规定而展开。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必须有利于实现三大转变

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三全四主: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求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质疑为主线,以练习为主轴。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必须以三大转变为原则。

一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导演者。而学生从能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二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为学生的认识工具。三是教学过程的转变:从传统的逻辑分析的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必须以领会大纲、吃透教材、根据课程特点为原则

一个课件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体现一种教学模式,并通过与教师的物我合作构成适合于个别化的教学体系。如果大纲不领会,教材不吃透,课程特点不了解,只是随便用几个简单的动画,几曲优美的音乐,安排几处多变的字体,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变幻的万花筒。因此,要制作并应用较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以扎实自己的功底为前提,认真的学习教育理论。在业务上,要善于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扎实自己的知识根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后的教师势必要更多地关注现代科学知识,以适应学科本身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注重学科知识深度的同时,也要强化知识面的宽广,以形成“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型结构。

总之,多媒体课件以简洁的文字、逻辑的推理、静态画面展示等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苦学”为“乐学”。当然,多媒体课件只有在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优化组合、适时调控、适量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荣夏生.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王世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新课改理念的融合与冲突[J].基础教育研究,2006(11).

[3]徐从明.优化CAI 课件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效[J].2006.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多媒体课件运用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