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音乐课教学中的音乐欣赏

2015-07-04王志华

新校园(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教师简明、生动、活泼的讲解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来培养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有益于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欣赏;素质教育

新课标中曾提出“音乐欣赏教育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音乐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音乐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创造性地上好每堂音乐欣赏课。

一、读懂经典,借情感染

第一,教师要对乐曲具有深切的体会并善于在教学中表达出来,吸引并感染学生。如在讲解和欣赏乐曲《流水》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就富含感情地介绍琴师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结为知音成千古佳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是不能没有音乐的,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欣赏,能够增长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第二,音乐欣赏所涉及的内容很宽泛,许多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深刻的,其中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学生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详细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的故事,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作品欣赏中。爱因斯坦在潜心创立“相对论”的日子里,常常在书房里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在演奏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创造性的思维、突现灵感,这时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科学研究工作当中。在工作之余,他经常弹奏贝多芬和巴哈的钢琴曲,纵情歌唱《花园小夜曲》,优美的旋律激发了他的创作智慧。这些名人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能使人自省,提高心智活动水平,也让学生通过大量事实懂得音乐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它激发了人的创造能力,起到提高思维效率的作用。

第三,音乐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让他们想一想,听了乐曲以后,脑海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是游泳的场面还是跑步的镜头;是跳舞的身影还是走路的动作;是一行一列的阵容,还是千军万马的恢宏。如欣赏了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自编故事情节想象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学生的脑海中可能出现牧童在夕阳晚照中悠然自得的吹笛镜头,可能出现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快乐地做游戏的场面,可能出现牧童喜跳民间舞蹈的场景,可能出现美丽的牧野景色——青青的山,碧绿的水,弯弯的杨柳,无边的原野,金黄的菜花,叮咚的山泉,如镜的湖水等,这样便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绮丽无比,气象万千”的生动画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发展了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研究性的备课,上课会改变学生欣赏音乐只是“听一听而已”的观念,让他们懂得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音乐欣赏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用

一是要选择富有艺术表现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品,如《春晓》《春天来了》等。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教师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教学音乐作品《狐狸与兔子》时,在欣赏之前,教师告诉学生乐曲的名称,欣赏后,教师可问学生哪一段是描写兔子的音乐,哪一段是描写狐狸的音乐。如果学生很容易就辨别出来了,教师可以再接着问:“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学生回答说:“小兔子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很活泼,所以,轻松欢快的音乐就是描写小兔子的;低沉的音乐是描写狐狸的,因为狐狸总是偷偷摸摸的很狡猾。”教师再问下去,学生还会一边思索一边回答:“因为小兔可爱善良,所以动听优美的音乐是描写小兔子的;因为狐狸阴险狡猾,所以难听刺耳的音乐是描写狐狸的。”这里学生回答的是从他们过去听来的故事、看过的电视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出来的结论,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说明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拓展。

二是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经历、切合实际、形式优美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不同的情感,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如欣赏《骑马》这段音乐,教师可事先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勾画出对应的图画,再找来一些与乐曲内容无关的图画,将它们一起贴在墙上。教师可多放几遍乐曲,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找出与乐曲有关或相应的图画,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热情鼓励。这一过程,可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是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重视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曲目,学生自己也应搜集选择一些旋律动听优美的曲目来欣赏、学唱,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巧妙地运用这些音乐曲目,欣赏、讲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互学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第一,音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声音渲染、实物展示、图画再现等教学手段,设计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气氛中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比如在教授《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首歌时,在课堂上,先通過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及以情动人的热爱祖国、歌颂家乡美的诗词朗诵,这种教学手法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为欣赏作品打好基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二,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取歌唱、演奏、舞蹈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如果教师只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分依赖,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的培养。如学习欣赏《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讨论,将问题先在黑板上显示出来,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通过小组评价进行总结,教师给予肯定,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的智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更加形象化,通过画面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音乐教学欣赏中,不能作过于繁琐地讲述,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简生动,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做简单提示后再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通过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优美。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进取和挖掘,将使学生从音乐欣赏课中得到音乐素养和艺术享受。

四、音乐欣赏中的素质教育

第一,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内容背景下,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本质。如教师在介绍二胡的同时,讲述瞎子阿炳悲惨而催人泪下的故事。阿炳遭受欺辱与压迫,饱受人间辛酸。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凭着灵巧而又长满老茧的双手,演奏出那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音乐,流露出对旧社会的控诉与愤懑之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二泉映月》哀婉的旋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二胡,也深刻地体会了这首乐曲。又如《红梅赞》这首歌曲感情真挚,开朗激昂,充满英雄气概,曾被全国数百个文艺团体的演员演唱过。可是,当时《红梅赞》的曲作者羊鸣同志却因创作歌剧《江姐》的音乐时,因精神高度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完全失去记忆。羊鸣同志看着他病前刚刚发表的歌曲——《红梅赞》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给学生讲这样一些著名曲目的背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曲目的内涵和曲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将会不断提高,音乐知识也会越积越丰富。

第二,在音乐欣赏中,用音乐熏陶学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学会感知音乐。奥尔夫讲过“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是使这颗种子发芽的传播者”。低年级欣赏课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活泼的乐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唱歌曲《上学歌》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支曲子的录音,使学生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欣赏而塑造出太阳、花儿、小鸟等自然事物。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学生初上学时新奇快乐的情感相吻合,也就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美感,并激发了对音乐的热爱。再如《渔舟唱晚》,曲子旋律优美典雅,通过古筝的演奏更是古色古香。根据课本上的图画,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描述一幅夕阳西下、渔歌飞扬的图画。画面和音乐相映衬,学生会在现有的视野里得到广阔的升华,教师形象地描述,学生反复地体会,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中树立正确的音乐世界观,进入美妙的音乐境界。

第三,在音乐欣赏中,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爱国激情。如在欣赏《在少年英雄纪念碑前》《烈士墓前》这类作品时,教师和学生共同理解少年英雄和烈士这两词的内涵,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感情油然而生。音乐素质的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具有理解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解音乐的同时,思想境界也要不断提高,所以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同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宽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刻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真钻研现代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同时也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加重视和关心艺术教育,从而加快实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强.关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

[2]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1(1).

[3]李艳艳.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审视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2(18).

[4]刘宁.浅议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课堂教学[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作者简介:王志华(1979— ),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