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嘹歌的现状研究

2015-06-03陈夕阳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承现状

陈夕阳

摘要:壮族嘹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中心区域在平果县。壮族嘹歌为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壮族人民的生活、情感、文化、劳动等。嘹歌常分为《三月歌》、《日歌》、《夜歌》、《入寨歌》、《离乱歌》、《建房歌》、《散歌》七个篇名。《嘹歌》核心部分《唱离乱》①。作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与传承意义。本文从壮族嘹歌的研究现状、演出现状、传承现状剖析壮族嘹歌,对壮族嘹歌的现状进行梳理。

关键词:壮族嘹歌 现状 传承

一、 壮族嘹歌的研究现状

嘹歌是壮族民歌中独树一帜的歌种,其载体是千年的壮族文化,是骆越文化的精华所在。嘹歌的音乐本体具有一定传承性,歌唱起来声音婉转嘹亮,感情细腻丰富。最早研究来自蓝鸿恩先生1963年写成的《哀民生之多艰-关于<嘹歌>的一些说明》②,率先对嘹歌进行研究,开启了专家学者对嘹歌的关注。从此以后,嘹歌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角度也越来越多样化。

(一)文献综述

笔者接触嘹歌是从2010年底参加平果参与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才开始对嘹歌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发掘到保存、从学习到传承都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与之相关的文献达452篇之多,2015年6篇,2014年58篇,2013年46篇,2012年74篇,2011年60篇,2010年39篇。从1963年蓝先生开始撰写文章开始,到2015年,对嘹歌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从文学、民俗学、经济学、史学、艺术学、教育学等角度对壮族嘹歌本体或音乐文化进行研究。音乐传播上的有出版嘹歌文集,将一万六千多行嘹歌歌本进行刊印并配上曲调;史学的角度有的是为了溯源,如中国社科院的专家罗汉田教授的《(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用史学的观点为《嘹歌.唱离乱》寻找时代特征;音乐本体研究角度有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白雪《平果嘹歌音乐的结构链接及其转换生成过程》有效的揭示了平果嘹歌的结构特点;教育学的角度下有揭示歌手成长的文章,也有探讨嘹歌传承的文章;文学下的有《壮族歌圩文化的产业发展-以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为例》是广西师范大学蒋剑的文章。对嘹歌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专家的专家的关注,成果、层次多样。

(二)研究瓶颈与创新

进行壮族嘹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人,但是其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不确定性,壮族嘹歌有一定模式的歌本,记录歌词。但是嘹歌的曲调并无具体的记载,属于口头传授,在传承中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曲调上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每个歌手文化水平、嗓音条件、歌唱技术等差异较大,尤其是部分嘹歌还存在二声部的演唱,所以无固定乐谱的嘹歌在现代人的记录下,其存在不确定因素。当然在不确定的因素下,本身就存在一定创新。近年以来,将嘹歌音乐元素提炼创作出大量的新嘹歌,有含流行元素的,有合唱曲等等。其中以哈嘹组合为代表的流行组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新嘹歌。二是作为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嘹歌本身并不能有效的产生经济价值,只是小众娱乐的方式。而以价值体系为基础研究文化元素,其本身出发点就存在问题。作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壮乡梦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持。如果以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要求嘹歌的发展,其本身就存在灭绝性,我们的研究更主要站在保存、保护的基础上,为我们后世发展提供可选择的文化元素。在政府意识到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下,应该具备有文化新常态的胸怀,百花齐放才能真正的形成。归结于嘹歌的研究与创新,我们应该寻找新常态。

二、壮族嘹歌的演出现状

嘹歌是壮民族民歌中受众较多的歌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它是壮族散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壮族文化里独有特色、璀璨夺目的。“噉”,壮语,意思为岩洞,“仰妙”是该岩洞的名称,其地点在桂西田东思林公社。据传古时这一带常常发生战乱,附近村民常到此岩洞躲避灾祸。其后,人们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定期到此酬神,追荐亡灵,聚众酬唱,祈求丰年。《嘹歌》就是这“噉仰”歌抒上所唱的歌。嘹歌的演出也是从此开始的。根据演出性质的归类,从三个方面归纳:

(一) 商业化演出

商业化演出对于一个处于在拯救复兴的壮族嘹歌来说,是极具压力的。大多以政府的行政干预为多,商业化市场规模不大,且本身就是流传于右江中游一带。但是近年来,尤其是在演出市场的需求下,壮族嘹歌商业化的演出是越发频繁,在哈嘹组合的带动下,创造出大量的商业机会。

(二)政府性演出

作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的主导性演出比其他演出要频繁,演出的级别也较高,从乡村到悉尼歌剧院,都有壮族嘹歌的身影。在推广嘹歌的同时,也在推广壮族文化。学校的演出也是政府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频率高,效果明显。在广西艺术学院、百色学院、广西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演出为基地,不论是在排练还是在演出质量上都是上乘。

(三)群众性演出

群众性演出主要是在一些歌圩与聚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应该是壮族嘹歌演出主体,是当今嘹歌传唱的主要方式。在平果的十一地方是存在固定的歌圩的,如马头歌圩就基本以三天为一周期,参与面众多。其他还有十七个歌圩,时间地点也有不通,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演出方式和真正反映大众需要的演出。

三、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

原生态壮族嘹歌曾经是历代壮族劳动人民的时尚之歌,亦是不同历史时期流行歌曲中的经典的积累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原生态壮族嘹歌的土壤正在流失,造成这种局面的发生包括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从当代音乐流行趋势看,大家都说民族与流行的融合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但也有专家认为保持原生态民歌的纯洁性比融合更重要。无论是怎么样,当务之急是将嘹歌传承下来。因此原生态壮族嘹歌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体系之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担当起自己责任,为壮族嘹歌发展寻找一条新路。在嘹歌的传承上现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民间自由传承

民间传承是嘹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主要部分。大致有下面几种方式:家庭式传播,父传子、老传少,上辈人传下一代。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慢慢的许多家庭的子女开始对嘹歌的演唱失去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歌词内容过时、曲调与时下音乐差异大、母语渐渐汉化,基本审美教育的错失,这些都是增加了家庭传播的困难。歌圩传播,你教他、他教我。这种方式是时下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其优点是加大了嘹歌的传承面。师徒传播,这也是嘹歌在民间专业的传播。

(二)学校专业性传承

学校传承无疑是嘹歌传播的最好方式,学生接受快,相对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大致是为演出、比赛、学习产生的传承。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后人整理了大量的嘹歌,约两万多首,同时记录的相应的曲谱,这就为学校的传承带来了便利。作为文化的引领者,高校应该担当起传承的责任。

(三)政府干预性传承

民族文化是广西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果嘹歌作为壮族歌圩的经典,是历史悠久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具有文学上的经典性,音乐上有可塑性,传播上的普及性。注重嘹歌文化土壤的保护,使得嘹歌传承有坚实的基础。在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政府更应该拿出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繁荣我们的本土文化,我们经常提本土化就是世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完完全全把嘹歌的发展建立在产业化上,这将是这类文化的消亡的开始。

四、结语

壮族嘹歌是壮乡人民在千年的发展中凝聚的璀璨文化,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反映一定的习俗,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人开始关注它、研究它。有了这些推动,壮族嘹歌才不会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做好嘹歌的研究,不以现有的经济价值来评判,这是一个新常态的研究起点。对于嘹歌现状,政府应该更多的投入。保护者与传承者也应该尽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2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壮族嘹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XYYBO26;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壮族嘹歌融入广西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510。

注释:

①罗汉田:《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②蓝鸿恩:《哀民生之多艰——关于<嘹歌>的一些说明》,《广西文艺》,1963。

参考文献:

[1]沈洽.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导论[J].中国音乐学,1986,(01).

[2]冯明洋.“百越文化”中的音乐[J].中国音乐学,1988,(03).

[3]欧阳若修,周作秋等.壮族文学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4]张声丈.壮族民歌古籍集成·情歌(一)·嗓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5]农冠品等.岭南文化与百越民风[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传承现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