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课程“分组+分层式”自主探索教学研究

2015-05-30黄海平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黄海平

摘 要:以医学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为契机,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助教学新模式---“分组+分层”。具体实施方式是将教学任务分层次的由小组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完成,期间通过“微课”等教学辅助工具,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最后通过计算机水平考试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分组协作;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5)06-

Abstract: Taking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uter basic course education reform as an opportun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independent of mutual teaching new mode - "grouping + hierarchical".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way is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task by the team to complete the task. During the lesson tools such as "micro" teaching, the teaching is targeted to carry out, which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y and knowledge migration ability.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uter level examination.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Group Collaboration;The Layered Teaching

0 引 言

在高職高专院校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是时代得必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开设目标即旨在敦促学生熟练掌握和精通运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广泛研究教育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改革趋势的共识基础上,开创性地采取了“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深入的变革,授课不再只是单纯的灌输理论和技术,而是把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动自发地建立起自主学习行为体系,从而精深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1】。这种突破性的教学思路,让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成效。

1 借助“微课”,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教学

1.1基于情感沟通熟悉度的分组

从情感的熟悉程度出发,以同宿舍的六到八人为一小组,选择计算机基础最佳者为“组长”。再分配组长任务,以其对组员的熟悉度,帮助教师及时把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传达到每一个组员身上。

小组成员性格各异,基础不一,基础好的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现到自己的价值,得到尊重和认可,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在接受到同学帮助的同时,感受到同学情谊,并增强了集体的认同感。在互帮互助中,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1.2配合分组教学调整座位设置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的座位是直排的,学生之间是“面对背”,而且教室的桌椅都是固定的,教室本身设计的学生位置,妨碍了其在课堂上及时相互交流,制约了分组的教学效果。我校教师为了有效实施分组教学,把固定的桌椅设置为灵活移动的,这样一来,方便学生形成一个互动的环境,利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分组教学的任务。

1.3分小组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设置任务、设计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确切可实现的学习目标,通过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学术交流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我校的大学生都是年轻的90后,已然习惯了从网络上学习并获取感兴趣的内容。教师由教授的主体,转变成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比如,“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微课程以及翻转课堂。其中的微课程是指规定有一定时限(最长不超过 30 分钟),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可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表现和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其对应得主要功能是知识难点、疑点的辅助教学,重在实现学习的“检索”功能上,在“教、学、研”等方面做好服务,在条件具备中实现教学的深度应用。同时,在校园网上以“慕课”形式制作专栏,定期进行课程重点、难点的辅导答疑,并提供资料下载等通过网络平台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补充【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给予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时间,创造小组内互助学习的条件,除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个别化学习的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团体协作的时代理念。只有当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才需要咨询和寻求教师帮助。

2 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分层教学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操作还稍显困难。基于对学生差距的充分认识,本校计算机课程教育采取了“分层教学”,为了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由此而提升对日后学习的掌控程度以及学习兴趣。

2.1 “分层教学”概念内涵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及掌握程度。教师联合各组的组长,把本组成员分成三个级别: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界定标准如下:

高级:有相对稳定和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能独立完成教师课内内容和完成作业要求,同时又有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不可或缺的重要得集体荣誉感。

中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都一般,基本理解教师课堂的内容,但不能独立完成课后的作业,需要同组其他成员的辅导和帮忙。

初级: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弱,注意力较难集中,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比较欠缺。

2.2 “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对高级学生重点是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对于中级的学生应培养其独立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和周围优秀学生的依赖;对初级学生则关注如何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在团体的带动下提高其学习积极性【4】。

其中对于高级、中级和初级的学生的界定,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见的。这一设计是出于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以及基于情感教学的充分认识,因为本校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情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够发挥的全局性关键导引作用。

根据“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总原则,以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在学习电子表格的表格制作时.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递进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级的组员:要求至少能利用一种方法制作表格,掌握插入行列一种方法,能合并单元格。并能简单的进行美化。

对于中级组员:要求至少能利用多种方法制作表格,掌握插入行列的多种方法,能合并单元格。能按要求完成美化工作表。

对于高级组员:要求熟练掌握中级组员的目标后.能进行发散性思考,整合知识点并做到自由发挥。

附加终极挑战任务,始终与下节课的知识点密切关联,并在课堂时间允许时鼓励学生开展前瞻性尝试.若时间不允许则可汇总至期末用作复习或练习。

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掌握程度和自我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如选择初级目标的同学完成后可尝试挑战中级目标,同理选择中级的同学向高级尝试,高级同学完成后即可做终极挑战。

3 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参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对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学生计算机课程考核评比方式和手段。计算机的应用性非常强,现有的书面考核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对考察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更无指标评定价值,因此就必须对其实施一定改进。改进的实质就是要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基于此,我校即按照新的教学观念,把笔试、机试、作业实习报告等多项因素,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校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是基于“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拟定的,采取分组完成任务的模式。具体实施如下:教师每教授完成一个模块,比如图文混排,就进行一次考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分层次的作业目标,完成一篇图文混排的“学习心得”。小组内自主分工,有的完成纯文字的编写,有的上网搜索合适的图片,有的负责输入,并完成字体,字号的设置。作业的评比采取堂上展示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分别陈述自己完成的部分,参与评比的除了教师还有其余组成员,对小组成员可采取优秀、良好、不及格三级标准。概而言之,优秀指的是在顺利完成布置的任务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良好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基本完成任务;不及格则指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级别评定后,可将各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最终的成绩。

4 教学成果体现

以2014年入学的肇庆医学高专的全校学生,分为两个对比组,前者为组A,后者为组B。组A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组B已经接受了“分层+分组”教学。把两组对象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通过两组之间的衡量比较知道,接受了“分层+分组”教学的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无论从合格率还是优秀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集中对表2中的三项指标,搜集学生对于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方式的反馈信息。量化结果则如表2所示。

以“OFFICE”教學为例,教师提供WORD文件范本,要求学生运用WORD文档的基本知识,迁移性自学PPT。由学生组内分工,针对教师所提供的Word文档内容,将其转化成可演示的PPT,并在该PPT文档里实现了目录、排版、艺术字、表格、音乐、视频等多种格式的内容整合。

由于学生所学的PPT的制作过程对于教师日常教学有相当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帮助专业学科老师完成课件,达到了教学良性互动的目的,也提高了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采用了“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医学生掌握实用性偏强的计算机技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医学计算机素质的学校培养,保障计算机素质教育的理想、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燕,邹赛德.对医学生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5-6.

[2] 郑健英. 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9-100.

[3] 肖雪梅. 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J]速读,2014(5):262.

[4] 李红岩,乔远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02-103.

[5] 周建阳.医学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 :110-112.

[6] 崔岩,陈慧玲,肖二刚.医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中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44.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