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拓展独出心裁——《修辞学的多维视角》、《辞格新说》介评*

2015-03-21季红琴

外语与翻译 2015年4期
关键词:辞格修辞格札记

季红琴

(季红琴: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1.引言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表达,与语言、话语同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要素。“语言代码的选择与其他同义手段的选择,就是修辞活动”(王希杰2000)。“修辞虽然出生高雅,看似玄乎,但却实用”(覃先美2014)。修辞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语言表达艺术的重要方式。

覃先美和段胜峰合著的《英语修辞学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历时五载,于2014年正式出版问世。该著是覃先美早期著作《英语修辞学概论》的拓展与深化,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创新。《札记》包含《修辞学的多维视角》和《辞格新说》上、下两篇姊妹专著,两部专著各分六章。上篇《修辞学的多维视角》侧重广义的阐释与研究,它对修辞学的定义,修辞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词、句、段、篇等不同层面的修辞进行了论述;下篇《辞格新说》侧重深度的研究与解析,对五大修辞格、四十七种不同类型的修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论述,其中不乏新露面的“自纠”、 “问答法”、“阴述法”等。作者在“前言”中自谦该作是具有“真知‘拙见’的一隅之词”。其实,《札记》是一套不落窠臼、颇具特色又不乏创新的修辞研究之作。此作深研浅论,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该作的问世,既是修辞学习者的良师,也是修辞研究者的福音。

2.别具一格——修辞创新的启发者

任何研究都需经历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变更,修辞学研究亦是如此。修辞学自公元前五世纪诞生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从公元前二世纪修辞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到二十世纪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迪·伯克,修辞学一直不乏研究者。修辞学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都较多。国内的修辞学研究在经历了“模仿西方”和“辑录古人”之后,已经逐步摆脱了文艺批评的范式,开启了不同视野的创新研究。

《札记》与传统修辞学著作不同,开创了许多新的修辞研究视野,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和设想,为修辞研究的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启发。其独特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别开新面地提出了“修辞转换”。《札记》明确定位了修辞转换的基本原则:它是以修辞活力为前提建立在语义相同或相近 (不能曲解,不可添加)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修辞转换的九种不同形式。这对活用英语和增强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2)独出心裁地打造了“修辞变异”。《札记》在温习语言变体和语言变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修辞变异”这一崭新概念,指出“修辞变异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话语表现形式”,“一种因交际效果需要在修辞活动中可以及时生成的言语变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个人言语,一种表达说话者超乎言语特征的语言变体” (覃先美、段胜峰49),揭示了修辞变异的四大主要特征:“超常性、任意性、个体性和不稳定性” (ibid 50),探究了修辞变异的九种不同变异形式。

3)与众不同地用新模式解读所有修辞格。《札记》自成体系地从“原始定义”、 “生成机制”、“形式种类”、“修辞功能”、“注意之点”五个方面 (个别辞格增至六个方面或七个方面)以全新的模式阐释四十七中修辞格。这对深入揭示理解每一辞格的规律和内在特点颇有启发。读者读后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独辟蹊径地研究并提出了翻译英语误用词的基本原则。对英语误用词 (malapropism)的翻译可谓翻译中的死角。译界一般按应用词翻译或者弃而不译。《札记》下篇提出了五条翻译英语误用词的基本原则。据此,则一些被译成汉语的英语名著,如 Tessofthe D'urbervilles,SisterCarrie,Daughter of Earth等得以重新翻译。

5)引进、阐释并为以下修辞格和术语翻译、定名:

Hypophora问答法 (段胜峰、覃先美159);Paralipsis阴述法 (ibid 162)Metanoia自纠 (ibid 225);

Aptronym标 (示)名 (ibid 60)

Tricolon三联式 (ibid 178);

Retronym 翻新词 (覃先美、段胜峰141)

3.拓展深化——修辞研究的指导者

《札记》不仅保留了修辞学研究的经典,而且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1)拓宽了修辞学研究的范畴。《札记》超越俗套,从词、句、段、篇等层面将一切有利于提高交际效果的因素都纳入修辞研究的范畴。例如:从非传统意义上探索了三十四种词类的修辞功能(如名词的“综合概括功能、主题凸显功能和简洁精炼功能”,同义词的“加确功能、补充功能、强调功能、释义功能、对比功能和多样化功能”,概括词的“总体概括功能”、特定词的“具体明确功能”,概括词加特定词的“聚合强化功能”等等),十一种不同句子的修辞功能,还有修辞转换、修辞变异等。修辞视野之开阔非同寻常。

2)开创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视角。“修辞变异”是上篇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术语,是对修辞学研究的新拓展。上篇第二章对语言变异到修辞变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并对语言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序变异、语体变异、搭配变异、结构变异和表达方式变异一一举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对英语中一些特殊的、超常的、难以理解的语言变异现象从不同类别、不同视角进行剖析,为修辞学的研究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3)深化了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认识。 《札记》在肯定、借鉴和继承《英语修辞学概论》及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一种修辞格的论述远超列举和介绍。如下篇中将四十七种修辞格分成了相似修辞格、相关修辞格、相反修辞格、强调修辞格、音韵修辞格及其他修辞格等六大类。同时,它又对每一大类下的所有修辞格都进行了深入论述,从生成机制、形式种类、修辞功能、理解和使用时的注意点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化。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阐释,是对修辞学研究宏观和微观的深化认识。

4.深研浅论——修辞认知的阐释者

修辞虽然广泛存在于话语中,但修辞研究却并不简单。话语的复杂性决定了修辞的复杂性,修辞学研究涉及语言的多种生成机制及文化等多种要素,《札记》虽对修辞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却尽量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1)权威实例,深入浅出。修辞学术语繁多,修辞手法亦呈多样化,对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是挑战。《札记》在各章论述中则选用了丰富的佐证实例,对各种修辞现象一一进行了阐释,将深奥、抽象的修辞学概念和修辞方法用例证呈现,降低理解难度。最难能可贵的是,《札记》中用于佐证的实例,大部分出自名家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之 (口)手,这些经典的实例很多是英语学习者或爱好者已经了解或背诵过的文本,采用这样典型而隽永的实例大大地增加了学习者的“熟知感”,降低了他们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

2)精辟论述,通俗易懂。《札记》中有不少具有独特见解的精辟论述,可谓书中亮点之一,但全篇的精辟论述却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句子。现拣选几处:在论及修辞活动时,《札记》写道“只要有话语出现——无论是语体变换、词语运用、或者句子选择、语篇建构——都有修辞活动。修辞活动与话语同存”(覃先美、段胜峰2014)。“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修辞活动;修辞与话语同存” (前言:1)。在述及反语的三大修辞功能时指出:“一是幽默中的讽刺,二是讽刺中的幽默,三是反常中的弦外之音”(段胜峰、覃先美2014:138)。在谈到阴述法的注意之点时说“这与汉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有某种近似之处,只不过后者是无意‘暴露’,前者是有意‘表露’”(ibid:165)。

5.系统论述——修辞学习的引路者

修辞概念复杂、种类繁多,要将纷繁复杂的修辞现象系统阐述,并非易事。《札记》上、下两篇分门别类、层层深入、系统论述,实属不易。

1)上、下两篇各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札记》上篇注重对修辞学基本概念、体系和脉络的梳理,下篇则对各类修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篇是下篇理解的奠基,下篇是对上篇研究的深化。上篇阐释了修辞学的内涵以及它与语法、逻辑、语义、语用、文体、认知等学科的关系,介绍了修辞学的起源、发展以及著名的修辞学家,研究了修辞转换、修辞变异、词汇修辞、句子修辞、段落修辞、语篇修辞等。下篇从相似修辞格、相关修辞格、相反修辞格、强调修辞格、音韵修辞格、其他修辞格六个部分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四十七种不同的修辞格,其中不乏新露面的“自纠”、“问答法”、“阴述法”等。

2)各章脉络分明、梳理有序。《札记》各章脉络分明,采用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模式,从不同视角对修辞学进行梳理,帮助修辞学习者和研究者短时间内对修辞学形成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如《札记》上篇第一章“修辞学概述”首先对修辞学的基本概念、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从纵向和历时角度对修辞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且对历史上各时期的重要修辞学家进行了列举和介绍。这种依据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总结,对修辞学的初学者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此外,该章还对修辞的生成和使用机制、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修辞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研究者而言,要透彻理解修辞学,还需要弄清它与其他语言学科的关系,本章最后还对修辞学与语法、逻辑、语义、语用、文体、认知等的关系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

6.结语

修辞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变化,修辞学研究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动态发展。在众多修辞学研究成果中,《札记》能够不落俗套,使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在数千年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拓展。对修辞学习者而言,真可谓良师益友。当然,《札记》也并非绝对完美,亦存在不足之处,如个别篇章安排不凸显主题、有些修辞格提法值得商榷等。这些都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思考的空间。

段胜峰、覃先美,2014,《英语修辞学札记——辞格新说》[M]。海口:海南出版社。

覃先美、段胜峰,2014,《英语修辞学札记——修辞学的多维视角》[M]。海口:海南出版社。

王希杰,2000, 《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辞格修辞格札记
护理札记
论修辞格的本质
韶关札记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旅日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