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5-03-16于连英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于连英

摘    要: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深度和意义的问题更少,使初中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制约与影响。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的疑惑和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初中阶段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强化问题意识。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思维结构的形成与知识的完善程度及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有问题意识,思维就会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得到启动和开发,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种思维内部的刺激与发展[1],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遇到问题和困惑,不同层次学生会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扩大知识量,从未知走到已知,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是主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探究自己怀疑的问题,使个体的差异性得到凸显,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形式,促进个性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虽然注重问题提出,但是这种语言问题对象是有选择性的,教师会控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被动学习比较多,造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化逐渐严重,个性无法得到培养与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环节。

初中历史教学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以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观念看待历史、认识历史[2]。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思维的独立性就会丧失,无法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及人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实现历史教育目标。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历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应主动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初中探究式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传统教育中,教学主要注重学生知识回答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传统历史教学中缺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与训练,使很多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学生只注重对现有知识进行提取,不能自己解决历史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好每一分钟,为学生传授更多历史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弱化[3],不愿意积极思维。

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讲解重点知识、案例等,保证学生走出教室时没有任何质疑,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听众,只对教师讲解及书本中的知识有所了解,学以致用能力十分欠缺。而且在教师为主的权威教育下,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丧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注重知识讲解,但并没有形成促进学生提问的有效情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思考问题。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需要对教学目标及方法有全面认识与了解,将课堂内内容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认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学校依旧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其实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历史知识及能力培养,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旧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使学生只会考试,实际操作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很差。现存初中历史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是初中历史教师、初中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1.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求知欲望。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活跃学生思维,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认知及实际教学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分析和解决中,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如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十送红军》,然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2)为什么红军要长征?(3)你知道哪些长征途中的英雄故事?(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4]再播放电视剧《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和“过草地”的片段,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稳步提升,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问题研究中,促进历史教学效果实现。

2.进行开放性的问题探究,强化问题意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谈论等,这些方法的开放性及创造性更强,能够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的增强。

如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为什么要将这只汲水用的瓶子做成这个样子,如果拿着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学习《百家争鸣》时,在对儒、道、墨、法四家思想特征进行归纳时,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处在战国时期,你会站在哪一派立场上说话?[5]为什么?并谈谈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看法。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自由选择自己的观点,然后小组内进行探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生活化问题:请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法制教育、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学校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开放性的问题研究,由于强化学生的个性学习,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心智,能够使学生在历史问题探究中逐步强化创造性问题意识。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及作业中都设定了参考答案,这些参考内容在教师转变过程中变成了标准答案。对于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学生,教师都是给予鼓励和认可的,但是对于存在不一致现象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态度通常是否定、打击,使初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说话、提问比较谨慎,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种课堂氛围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民主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使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允许出现多样化问题和回答,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4.运用矛盾冲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知识的平铺直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及问题意识无法得到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内容中的矛盾冲突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渐增强,通过内容知识的渗透与分析,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如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为什么结果却一成一败?[6]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矛盾冲突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求异的思维,学生更好地关注客观事物,明确现象本质、形式内容之中的不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出一些比较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实现。

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教学,明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途径与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历史的乐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逐步强化,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丽.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2:188.

[2]卢丹.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J].新课程(中),2014,12:94.

[3]张灵美.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3:137.

[4]胡文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44.

[5]姚仕怀,秦云生.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9:88.

[6]蔡新平.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3,03:104-105.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