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原因探析
——兼评电影《祝福》中的贺老六形象

2015-02-13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杨大忠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杨大忠

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原因探析
——兼评电影《祝福》中的贺老六形象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杨大忠

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讲述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神权、族权、夫权和政权四条绳索的扼窒下,最终走向坟墓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栽害,因而意义深远。自从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后,历年以来,对《祝福》分析评论的文章不胜枚举,但经典是不厌百回读的,解读越深,越觉有味,从而更能深入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文本的思想内涵,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在阅读、教授《祝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鲁迅先生在处理祥林嫂再嫁贺老六这一事件时,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祥林嫂虽然有过“异乎寻常”的激烈反抗,但最终还是屈从了命运的安排,和贺老六生活在一起并为其生了一个白胖胖的儿子阿毛,过了一段“正常人”的生活。祥林嫂为什么最终顺从了贺老六而没有再次寻死呢?

小说中似乎交代了答案。——柳妈后来问祥林嫂:“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祥林嫂以贺老六的力气大来搪塞:“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言下之意是,当初我嫁老六,并非我心甘情愿,只是迫于老六的力气而已。这似乎是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原因了,但这种搪塞又遭到了柳妈的否定:“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祥林嫂只能“笑”着说:“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祥林嫂似乎已经“理屈词穷”,只能以“笑”来掩饰自己的难堪与窘迫。由此看来,祥林嫂对柳妈作出的顺从贺老六的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

“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的祥林嫂,在抗婚的过程中闹得如此“出格”,为什么最后竟随顺了贺老六呢?这确是一个值得玩味、深思和揣摩的问题。由于《祝福》是小说,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是从千千万万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典型,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并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所以,要说发掘事件的真相,就无从谈起。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对这个疑问作出合情合理的解读、推论,探索出故事深刻的思想性。

《祝福》在20世纪50年代经夏衍改编后曾被拍成电影。电影中的贺老六是个善良、憨厚、朴实的农家汉子。他和祥林嫂拜堂成亲,看到祥林嫂拼死反抗,头在香案角上撞出了大窟窿,就对她起了同情之心。进入洞房后,看到祥林嫂不想和自己在一起生活,善良的贺老六提出送祥林嫂回家。祥林嫂感动之余,想到自己如果回家的话,婆婆肯定会把自己第二次卖掉;另外,她看到老六确实是个好男人,对自己又体贴入微,于是安心地和老六过起了日子。

这就是电影《祝福》对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原因的解释。这种解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许多教学同仁在教授《祝福》时,不仅将以上观点灌输给学生,而且还往往将电影中的这段情节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试图使学生更加客观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殊不知电影中的情节处理,完全禁不起推敲,值得商榷。贺老六绝不可能是电影中的那个形象,他不可能提出送祥林嫂回家的建议。因为:

一、做为山里人,贺老六娶妻不易。就像卫婆子所说:“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指祥林嫂的婆婆)就到手了八十千。”祥林嫂可是贺老六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八十千在当时能干什么事呢?有了这笔钱,祥林嫂的弟弟“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千,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这一大笔钱可说是贺家多年的积蓄啊!读者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贺家是借债娶媳妇的。贺老六真要把祥林嫂送回家,难道祥林嫂的婆婆会把这笔钱退给他?这种人财两空、血本无归的结果,贺老六难道就一点也不考虑?

二、从文中看,贺老六父母双亡(从卫婆子说祥林嫂“上头又没有婆婆”和阿毛死后“大伯来收屋”而不是公公来收屋可以看出),他的婚事,应当是家族给他做主的;如果婚姻大事是贺老六自作主张的话,他岂不成了恋爱自由主义者?对于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山里人来说,贺老六真要有此举动,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可能在洞房里,老六看祥林嫂很可怜,但他绝对不会说出要送祥林嫂回家的话,因为对这种事,他是根本做不了主的,除非他的大伯等家族的人共同做出这样的决定。贺老六擅自做出这种决定,乃是对上辈的极大不敬。即使从延续家族香火的角度来看,家族的人也是不会同意贺老六这样做的。这一点,老六应当心知肚明。

三、更重要的是,祥林嫂是一个“回头人”,对她抗婚的举动,贺家人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从卫婆子所说的“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来看,寡妇再嫁时反抗的行为,在当时屡见不鲜。既然如此,贺家人当然也包括贺老六对祥林嫂再婚的反抗,事先也做好了准备,他们压根也没指望会娶进一个不吵不闹、甚至还温文尔雅的寡妇。祥林嫂在拜堂时拼死反抗、闹得“出格”可能出乎贺家人的意料,但要说贺老六会因此送她回家,却实在牵强,因为贺家已经预料到祥林嫂会大闹婚礼的情况,采用的仍旧是野蛮的武力逼迫的形式。

由此看来,电影《祝福》对祥林嫂顺从贺老六情节的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把贺老六塑造成具有一定女权意识的婚姻改良主义者了。如此改编,虽然令人感动,但从根本上与贺老六作为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山里人的身份不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祥林嫂放弃了再次寻死的念头,最终顺从了贺老六并且和贺老六在一起过起了日子呢?笔者的看法是:虽然祥林嫂抱着“从一而终”的坚定信念对再婚进行了殊死反抗,并且这种反抗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但最终还是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和贺老六拜了天地;既然已经和贺老六拜过天地,不管你愿不愿意,哪怕拜天地是强迫的,在当时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舆论中,你祥林嫂都是贺老六的人了。你想为前夫祥林守节,但你此时已经生为贺家人、死为贺家鬼。这个身份,无论祥林嫂生死与否,她肯定都是要背负的。既然死了都要背负这个名声,再次寻死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才是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真正原因。

这种结论还可以从卫老婆子的话语中得到证明。卫婆子和四婶说到寡妇再嫁情形的时候,话语非常值得玩味:“这有什么依不依的。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也就是说,寡妇被迫再嫁,再怎么闹,只要拜堂入洞房就完事了。因为只要拜了堂,再嫁的寡妇在法理和舆论上,已经转换了人生角色,即由前夫的女人变成了今天所嫁男人的女人了。这对于矢志守节的寡妇来说,当然是人生的极大耻辱。祥林嫂最强烈的反抗,就是发生在和贺老六拜天地的时候,“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他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就说明了这一点。由于身受封建礼教“从一而终”思想的影响,这个可怜的女人也明白,如果自己真要和身边这个男人拜了天地,为前夫守节的愿望就成了泡影。所以她宁愿拼死反抗:“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此时的祥林嫂是真心寻死,但令她遗憾的是,自己并没有如愿,最终成了贺家的女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再寻死,也改变不了自己作为贺老六的女人的身份了。

祥林嫂在被迫与贺老六拜堂的时候曾做了殊死反抗,这种反抗更能凸显出祥林嫂的悲剧具有实实在在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祥林嫂曾矢志为前夫祥林守节,她“从一而终”的思想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性,这由她在与贺老六拜堂的时候撞破了额头几乎死去的情节可以得到证明;但她没有死成,最终成了贺老六的女人,从而终身都背负着违背封建礼教的罪名,直至最后悲惨死去都脱不了“谬种”的侮辱。祥林嫂就是这样处在无比尴尬的境遇中——衷心拥护封建礼教,恪守妇道,但在丑陋的世俗力量的强制下不能如愿,结局竟然更加悲惨。此等悖论,可见《祝福》对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批判的力度和深度。

以上分析了祥林嫂顺从贺老六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当然,在小说中安排祥林嫂最终选择和贺老六一起生活的情节,还有另外一重深刻的意义:既然已经在法理上成了贺家的女人,祥林嫂也该意识到,贺老六为娶自己,花了很多钱财,如果自己再寻死,不仅达成不了为前夫祥林守节的愿望,而且还会使贺家重陷穷困的境地。出自一个农家少妇善良的天性,祥林嫂和贺老六安心地过起了日子,并且生了可爱的阿毛,生活应当是较为美满了。但夫死子丧后,祥林嫂再来鲁镇,在众人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丧门星,最终在“祝福”之夜,怀着恐惧、痛苦的心理走向了坟墓。美好的生活被摧毁,善良的人性被扼杀,从而使祥林嫂的悲剧具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祝福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