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2016-11-10方璐

人间 2016年28期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悲剧

摘要:鲁迅作品的精神底蕴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语文教材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祥林嫂之死,不仅仅是封建礼教的摧残,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女性无法意识到独立人格的重要性——祥林嫂等文中女性人物对封建礼教愚昧的顺从,民众蔑视女性独立人格——鲁镇人民对祥林嫂遭遇的冷漠态度。

关键词:鲁迅;祥林嫂;女性独立人格;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1-01

一、祥林嫂由“抗争”到“屈从”的消亡之路

(一)封建意识指引:为保住“贞节”而抗争。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勤劳、坚韧,这种良好的品质没有使祥林嫂得到善待,相反,她的自由被买卖、尊严被践踏、灵魂被恐吓,在绝望中走向消亡。

祥林嫂抗争过,为了躲避再嫁,逃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食物不论,力气不惜,让她感到分外满足。但祥林嫂的抗争,不是出于对自由的渴望,而是对“寡妇不可再嫁”禁忌的惧怕,出于一种怕被千夫所指的恐惧。她的痛苦,源于封建礼教的迫害,又源于无法回归封建社会的恐惧。一旦她在封建环境中不受排挤,获得名正言顺的角色,她便不再反抗,感到精神百倍。她在劳动中释放体力,实际上也是释放内心的恐惧。她以为自己在鲁镇能够逃离夫家的魔爪,但她未曾想到当时整个社会都受男权至上的思想影响,都蔑视女性独立存在的价值。她也未曾想到,贞节本就是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绳索,而这个绳索,于祥林嫂却如宝物一般,拼命维护。她拼命反抗的东西,实际上恰恰成了她拼命维护的东西。相反,正是因为祥林嫂对封建思想的认同,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无知,才使她穷途末路地逃向了另一重蔑视女性价值之境。

(二)封建意识蒙蔽:为了融入封建社会而屈从。

祥林嫂被婆婆绑走后卖掉再嫁,时闹得“出格”,最后顺从于贺老六,与他生了一个儿子。也许祥林嫂在这次屈从中能感受到一丝幸福,幸福来源于她在男权社会中又一次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地位——有丈夫有儿子的女人。她坚守着自己的角色,仿佛暂时忘却“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教条。直到贺老六得伤寒死了,儿子被狼吃了,房子被大伯收去了,她又一次来到了鲁镇,“贞节”的绳索又一次勒紧了祥林嫂的咽喉。柳妈告诉祥林嫂:“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柳妈这种“好意的担忧”,实质上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恐吓,也体现出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即使在地狱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思想。祥林嫂用自己的血汗钱到土地庙去赎一生的罪名,有人说,这是祥林嫂的一次抗争,但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祥林嫂为了自己死后能够融入封建社会的屈从。她同周围的人一样,承认自己是有罪的不祥之身,失去了贞节又克死了丈夫与儿子,自觉地将一切过错归结到自身,从未在思想上对自己的遭遇产生过质疑,可见,祥林嫂的女性独立人格是不存在的。

二、祥林嫂的“好运”与“不祥”之身

(一)依附于男权之“好运”。卫大姐用艳羡的口吻说祥林嫂走了好运,可见,祥林嫂再嫁后的生活是旧社会女性的普遍追求——“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这种依附于男权的好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旦离开了男人,女性的价值将不复存在,女性在之前所拥有的幸福也将随男人而去。贺老六去世后,祥林嫂并未被大伯驱赶,因她还有儿子,这又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另一种男权思想:母凭子贵。因此直到阿毛死后,祥林嫂才真正失去了她在族权中存在的意义。这种好运,从头到尾都没有女性独立人格的体现,对于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厄运。

(二)与男权相克之“不祥”。封建族权中,女人只有依附丈夫才能够在家族中获得一席之地,失去丈夫,便被无情驱赶。祥林嫂只好又一次回到鲁镇,但是这次祥林嫂“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鲁家的人也认为祥林嫂是“败坏风俗”的人,不让她插手有关祭祀的有关事宜。

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早逝,第二任丈夫感染风寒,紧接着儿子被野兽叼走,凄惨的遭遇却给祥林嫂烙下“不详之人”的不祥标签,内里也暗藏世人对于祥林嫂的责难。祥林嫂的再嫁并非出于自愿,人们忽视她“出格”的反抗,一味地认定她再嫁就是败坏风俗。再婚后,又死了丈夫和儿子,一定是不祥之人。实际上,再嫁与丈夫儿子之死,都不是祥林嫂的过错,但是在男权影响之下,一个家庭的悲剧往往会归结到女性身上。祥林嫂由“交好运的人”到“谬种”,其实是她生命中依附的“男性力量”发生了变化,从始至终没有女性独立人格的影子。

三、鲁镇人民祥林嫂的“接纳”与“嫌恶”

鲁家一开始是不愿意接纳祥林嫂的,她是一个寡妇,是不吉利之人,只不过看祥林嫂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然而鲁家并未真正接纳她,只是把她当做“比男人还勤快”的女工。祥林嫂的婆婆来接她,四叔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就连祥林嫂的一分未用的工钱,都让婆婆带走了。只有夫家要人,就没有不走的道理。由此可见,鲁家的人根本无视祥林嫂的独立人格,即使丈夫已死,仍旧是依附于夫家的劳动力。

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做女工时,已没有了神采,经常自怨自艾,时间久了,人们对祥林嫂也不再同情。每一次祥林嫂揭开自己的伤疤,人们就开始进行无情的鉴赏。人们无情的嘲笑打击着祥林嫂,但祥林嫂还未被彻底击垮。鲁家从内心深处开始嫌弃祥林嫂,即使是在祥林嫂捐门槛之后,祭祀时也不让祥林嫂碰祭器,祥林嫂以为用血汗钱捐了一条万人跨的门槛,就能够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但四婶的“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无疑从精神上宣判了祥林嫂的死刑。可以说,鲁镇并未真正接纳祥林嫂,却有真正嫌恶祥林嫂。

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鲜有提及。女性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也必须正视女性独立人格的价值。《祝福》中,女性独立人格与价值明显缺失,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分析文本,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女性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祝福》的文本,不仅仅有益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益于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于社会和谐也有助益。

参考文献:

[1]鲁迅.祝福[M].万卷出版社.2015,11

[2]韦永霞.论《祝福》中的女性形象[J].时代文学.2010,02

作者简介:方璐(1993-),女,汉族,湖南,教育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祝福祥林嫂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近视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