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经典诗文

2014-04-14黄小明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积累运用

黄小明

【关键词】经典诗文 积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2-02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多读,勤于积累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口吐莲花,笔下生花”的境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笔者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诵读,如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接龙读、对读、配乐读等。

1.“课前一吟”活动

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把班级分为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要求八个小组长将一首诗或几个名言佳句抄在小黑板上,每半周更新一次,如果背诵得快,也可以加快更新,由组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除了在语文课上诵读外,笔者还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歌唱、利用绘画理解诗文。《只要两个月,成绩提高10%》一书的前言写道:“一次性促进右脑活性化的秘密指挥部其实隐藏在耳朵里。”由此可见听的巨大作用,听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刺激学生的感觉功能,尤其是优美的古典音乐,如《阳关三叠》等;有的古诗是后人给谱曲,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就给《春晓》《锄禾》等谱曲。教学古诗时,笔者还特意请教音乐老师根据诗歌特点给古诗配上音乐让学生歌唱,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笔者还让美术教师抓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让学生将美术与古诗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升华。

3.以活动激趣

笔者在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如“我是小李白”“背诗明星”“古诗配画”“经典诗词书法比赛”“看画面猜诗”等。每一次诵读活动结束时,笔者都会进行颁奖,并且及时地在“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累经典名句,丰富了知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自然喜欢读。

二、精读,细心归纳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诗文中都有许多关于劝学方面的名言警句,每诵读到这些有关学习的诗文时,笔者要求学生熟记于心,指导自己的学习。如布置课外作业时让学生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学习懒散不动脑筋的学生可以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人不学,不知义”中去反思;不会抓紧时间学习的从“幼不学,老何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中反思。学生积累了经典名言,笔者便要求学生分类归纳,例如描写天地山水的诗词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宿建德江》等;也可以从描写日月风雨、花草虫鸟、时令节日、爱国忧民、述志抒怀等角度整理名句,如表示日月风雨的名句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表达爱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

三、品悟,身体力行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懂得爱祖国、爱家人、爱父母、爱他人的人生道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闷在肚里,或是“纸上谈兵”,诵读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笔者强调学习了就要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如当学生因为某种行为不合礼仪规范时,笔者让他们背一背《弟子规》,当背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时,学生总会惭愧地低下头。新学期对新来的同学可让学生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快乐;同学之间有矛盾或产生误会时,笔者常叫他们背《弟子规》中的“长者先,幼者后”“兄道友,弟道恭”来化解矛盾和误会;在家有“小皇帝、公子哥、娇小姐”言行的则必须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牢记于心。

四、巧记,灵活运用

1.在日记中灵活运用

俗话说:“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写作练笔的最佳途径。新学期一开始,笔者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日记本,及时记载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每半个学期,笔者会在班级中让学生交换各自的诵读感受,从而升华诵读感悟,获得新知。

2.在说话中灵活运用

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六年级毕业典礼上,笔者要求学生用诗句、名言对自己的朋友送几句祝福的话。有学生说到劝勉的话时用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名句,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3.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读经典与写作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生动明了。在没有开展经典诵读前,学生的习作中偶尔也能看到一些美词佳句,但开展诵读经典之后,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常引经据典,让学生佩服之余有种学习的欲望。例如有学生在描写和同学分别后的思念时引用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名句;在一次写景习作中,有学生写小草,文章中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时,引用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万世流芳。我们只有竭尽所能,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才能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积累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