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3-04-29张丽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高等数学教学设计

张丽云

摘 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是每位高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媒体的选择并不是多多益善、教师要了解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并合理地运用媒体,就能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潜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中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教学优化,更好地发挥高等数学在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观念

1 因材施教式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现代理念真正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由于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合适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还要求授课教师要根据每个班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按学期、按节制定学习任务和目标,抛弃过去那种听懂听不懂,学会学不会都要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做到哪里有问题就重点再学哪一部分,直到全部理解且能应用为止,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如讲“定积分应用”时,利用计算机比较容易操纵的特点,教师作出课件,学生可以根据本人能力和学习程度去控制、重现学习内容,使不同基础的同学都能很快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这点正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利用电子计算机还可以按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并且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2 学习的障碍及其排除

2.1 障碍之一:实物短缺

对概念、定理等抽象的问题,如果教师只给学生以空对空的讲解,学生就会因缺乏实物,不能亲手操作而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排除办法就是提供实物,象图片、录象、模型等,这样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为那些抽象概念提供了具体的形象表达,以帮助掌握。例如:为了让同学直观地看到三维空间,教师可利用实物教具、挂图等,通过观察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这一媒体,学生能够详细地有分析地观察该物体的细微部分,既节省时间,效果又好。

2.2 障碍之二:梯度失当

梯度失当主要表现在梯度过缓和梯度过陡两个方面。梯度过缓就是指教学进度太慢,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花了时间但学不到更丰富的知识;梯度过陡是指教学进度太快,学生被迫跟进。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同一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一部分学生感到比较适应,另一部分则不一定完全适应,因此学生对于同样的教学进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梯度过缓和梯度过陡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解决的办法是调整教学进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和大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精心安排难易适度的小题目,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情况,并统计出每题的正确率,这样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对刚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慢的同学,教师可采用做比较、打比方、画草图、巧模拟等方法从最基础入手,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下,使学生逐步掌握。

3 运用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

3.1 选择性原则

选择教学媒体是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行为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所以,运用何种媒体更为恰当,是在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时间等条件下,对各种煤体进行比较筛选后,才能最后决定的。脱离教学任务、不仅扣教学内容,盲目追求现代化、新颖、多样,会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反而起喧宾夺主的作用;离开了师生特点、教学时间等实际情况,必然事倍功半。有选择,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解决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

3.2 有序性原则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跟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以及兴趣的高低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是一种有规律的学习心里活动过程,学生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还不很强。同时,根据注意的起伏现象表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既有注意的高峰,也有注意的低谷。因此经筛选的媒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安排上的有序性,决不能搞“拼盘式”教学。媒体出现顺序可以是:语言媒体、实物投影、实物教具、电子计算机。这样安排符合通过问题进而发现、了解事物、认识客观的规律,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另外计算机媒体信息的呈现时机也可以选择于注意的低谷,激发起学生注意的第二次、第三次高峰。在讲课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降低,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精心安排难易适度的小题目,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情况,并统计出每题的正确率,这样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对刚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为下一教学环节打下了基础,这样安排,使教育适应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知识的传授符合受教育者的认知心理。

3.3 互补性原则

所谓互补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结合使用,扬长避短。媒体的应用是灵活的,可替代的,同样的教学目标可通过不同的媒体实现;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任何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使用媒体时应弥补对方之短,即“优势互补”。

平面挂图有图形大、色彩鲜明的优势,学生易于练习,但缺乏立体感,而且是静止的,而实物媒体立体感强,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由静变动的那一瞬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利用实物与挂图的优势互补,就能生动完整地完成教学,这是平面与立体的互补。

利用实物媒体演示真实而准确,但它不能展示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变化情况。而电子计算机比较容易操纵,制作出的课件可以模拟物体每时每刻情况,学生可以根据本人能力和学习程度去控制、重现学习内容,使不同基础的同学都能很快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这点正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3.4 简捷性原则

在现代媒体的比重逐年增加情况下,条件好的学校也不能眼睛光盯在“高、精、尖”上,而忽视“短、平、快”的传统媒体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教学活动中,哪种媒体能更正确而简捷地传输信息就用哪种。简捷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吸收率。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维系物,是教学过程参与者之间的桥梁。教师要了解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并合理地运用媒体,就能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潜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中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教学优化。

总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更好地发挥高等数学在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要改革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跟上当前职教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树恩,陈士俊.科学技术论与科学技术创新方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农.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高等数学教学设计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