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网络育人功能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2-10-15张隽鹏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隽鹏

摘要:本文立足新形势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提出应重视开辟网络德育阵地,并通過分析未来开展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重点,探讨了具体开展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方法,力图早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49-02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策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强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高校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目前,正值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之际,大学生的理性迷茫较集中地体现在道德观、价值观的辨识和选择上。怎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富有实际成效,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熟悉。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限地区、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参与平等、服务个性的特征。

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交流,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和世界,进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大学生生活气息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并流行,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深受学生欢迎并被广泛使用。新锐网络文化的代表——博客文化,自2002年进入我国,经过十年发展,现在已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生活方式。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博客规模超过6000万,2007年底博客数量近1亿,几乎相当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这种具备个性、自由和共享特性的博客与传统网络论坛相比,将网络论坛的公众空间变为网络个体的私人空间,为多种精神表达的共生和边缘文化的存在提供了空间,因此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气息日趋渐浓,其内容亦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然而,网络本身的匿名性、虚拟性、无序性特征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游戏而精神萎靡颓废,无心功课,进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有的人因此不得不延长学制或无奈退学。还有个别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刻意制造事端,扰乱大学校园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

必须承认,在新形势下缺少了网络的大学校园是不完善的。网络已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方面,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窗口。以此同时,由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扎根于学生脑海中的个人价值观和价值选择的印记,将深深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一定要抓住网络这个大学生生活的新特点,以此为切入口,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其成长成才。

二、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特点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必须探求教育手段的创新,真正做到教育方式生动活泼,教育形象直观快捷。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个现代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多领域的理论灌输、思想引导、品格陶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1.动之以情,这是做好网络育人工作的起点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是文件讲得头头是道,落实到行动上却收效甚微,不少轰轰烈烈的活动也往往是走过场或虎头蛇尾。究其原因,在于没抓住一个“情”字。在育人工作中,即使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情感上格格不入,也难见成效。理通情不一定通,只有“情通”才“理自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向高层次、深层次发展。因此,在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真心实意,带着情感去工作。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放下教师架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温暖,以平等的心态与之交流。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学会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带着情感来理解人,说服人,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晓之以理,这是贯穿网络育人工作的主线

“情”有了,“理”亦不可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讲清道理,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这就要求学深学透工作理论,弄通弄懂。只有自身认识深刻了,理解深刻了,真正掌握了,对学生讲起道理来才能实而不虚,易懂易记,做起工作来才能理直气壮,融会贯通。

3.导之以行,这是落实网络育人工作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否处处为人表率。对此,网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范围内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声音和实际行动,使其如同身临其境。让他们在网络上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率先垂范,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网络育人的操作方法

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尝试改版和完善各类学生工作网站,并且要求政工干部在网络背景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新规律,积极利用这一新兴媒介和环境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例如,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到学校校园网络平台开设个人博客,建立公共主页,并充分利用飞信、MSN/QQ(年级或班级QQ群)等现代化手段发布信息,针对学生的思想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释疑解惑,加强信息反馈,主动占领这一新兴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与此同时,鼓励政工干部发布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发表工作见解,介绍思想政治方法,交流思想政治经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工作平台。

同时,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建设制度,既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又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网络信息中心为主,建立一套较完整的信息过滤机制,特别是建立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在网络宣传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网络信息分级上报制度,加强网络宣传与引导,对谣言及时进行过滤和纠正,发布官方信息,稳定学生心态,正确把握校园网络舆论导向,确保学校正确的教学管理秩序。还要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除了加强校内BBS的引导之外,还要加强如百度贴吧、人人网等学生自发建立的公共网页的管理与引导工作。要通过对各类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持久性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日常的网络接触过程中得到理性认识。

目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实现对大学生生活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间。要善于运用网络,开辟有效渠道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慎玲.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6).

[2]马莹,余海军.浅谈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及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3]单桂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