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2-10-15杨胜香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杨胜香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生态学理念逐步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生态学教育在高校受到普遍重视。如何使生态学教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文结合生态学学科的特点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生态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其课程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35-03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生存环境。环境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危机等世界性问题日益严重。[2]由生态学理论支撑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等理论,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卫生态系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如今,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逐步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学科学素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的生物学、环境学、农学、林学乃至医学等专业都开设了生态学课程,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同时,其它专业选修生态学课程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生态学课程教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态学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学课程体系出发,就如何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推进生态学教学工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生态学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意见。

一、优化生态学课程体系,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及环境问题的有力工具。生态学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解释、解决现实世界的生态问题,形成一种系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从生态学课程体系整体出发,探求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1.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生态学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形成了一个横跨微观到宏观,涵盖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以及全球等不同层次,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庞大的学科体系。课堂教学既要清晰地反映生态学的各个研究层面,必须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其它内容作必要的取舍和补充,科学地、循序渐进地组织各章节学习。生态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个体生态、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1]这是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精讲部分,教师在备课、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参考有关生态学的多种教材,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删繁为简。从整体上对生态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发挥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又保证科学性和趣味性。把生态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实践证明,生态学教学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随着近年来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展,生态学已完全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课堂教学内容要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相结合,尤其是与学科发展态势、科研成果、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4]如在讲授外来物种相关内容时,引入北京的福寿螺、伶仃岛的微甘菊、闽江的水葫芦、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正在毁掉海岸滩涂的大米草,等等例证,以近年来我国由于外来种入侵导致的生态学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事件的成因及其生态危害,探讨治理措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态安全意识。

3.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

高校生态学专业担负的重要使命在于,不仅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宣传生态学思想,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素质,建立生态世界观。应组织和鼓励学生从事生态环保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宣传生态知识,提高全民生态意识,通过参与生态知识有关的公益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生态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生态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生态学课程的授课质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形势下生态学教学改革必须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考核机制的客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推进教学方法多元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学生对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应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于指导实践的辩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据生态学相应的知识点,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分异思维、联想思维、归纳思维等复合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帮助他们从课堂走向实验室、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走向纷繁的网络世界,去获取知识。[5]譬如在讲授温室效应及其防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海水运动与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破坏等内容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有关方面的最新事件、案例、相关研究等,并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原因及对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专题制作成PPT形式,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接受同学提问,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集体评价。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体验和感悟书本知识,从中总结抽象出基本规律及原理,再将这些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本专业的生态管理中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大學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来看,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知识传授,他们思维活跃,对未知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在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须通过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研究去感知和体验,拉近抽象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此,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教学:一是增加实验课时数,开展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和亲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改善思维方式,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二是野外综合实习,野外实习是大学阶段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生态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在野外的环境中进行验证,野外实习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团结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三是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鼓励大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拓宽学生实践创新空间,提高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3.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做到课程评估规范化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成绩评估形式也应采取多种方式,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因此,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善的考核体系势在必行。采取综合评定模式,将平时课堂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采取课堂作业、随堂小测试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期中考核以考查形式为主,选取与当地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密切的题目,采取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期末考核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在成绩评定上,可采取“三三四”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力度,使成绩评定更具体、更客观、更人性化,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考查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科学和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改善教学手段,在空间和时间上延伸课堂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全面渗透到日常的授课实践当中。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效率。[6]生态学的内容极其繁杂,每一层次生物对象和周围环境都具有独特结构和动态规律,既有不同时空尺度的自然过程,也有人为干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充分表达生态学研究对象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譬如在讲授生物种群的增长、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群落演替等相关内容时,传统的讲解比较乏味、费解,但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仿真模拟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点,能较好地克服学生生活空间的局限性和生活经验实验实习条件的不足,使学生直接、简便而生动形象地获得大量信息,也有利于引导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种群动态、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复杂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2.建立网络平台,增进师生交流

现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起来的一代,具有很强的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构建一种“课堂——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借鉴美国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7]将教学大纲、教学提纲、教学课件、阅读材料等内容预先录入到生态学教学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有关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信息,通过校园局域网供学生随时查阅,并且定时更新,让学生及时了解生态学发展动态和有关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不仅在师生之间构建了学术和情感交流的平台,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生态学的飞速发展对生态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教学模式也必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高校的生态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体系的整体出发,优化组合,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考核机制的客观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博等.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程胜高等.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光军等.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

[4]方晰,田大倫.“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2).

[5]胡宗达等.高校生态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3).

[6]纪洪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中国冶金教育,2001,(5).

[7]黄一绥.美国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体系及其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8,(4).

猜你喜欢

生态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