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盘镜治疗侧隐窝狭窄 34例

2011-08-15徐可江李小军吴江水邱树茂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隐窝椎板椎间盘

徐可江 李小军 吴江水 邱树茂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矿务局第一职工医院骨科,乐平 333304)

随着后路椎间盘镜技术的日益普及,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侧隐窝狭窄近年来被众多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 2003年 10月~2009年 6月采用 MED治疗侧隐窝狭窄 34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组 34例,男 21例,女 13例。年龄 37~77岁,平均 57.4岁。腰部疼痛 1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7例背伸肌力减弱 11例,小腿外侧麻痛 28例,间歇性跛行 26例。病史 3个月~17年,平均 47个月。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 X线,腰椎 CT及 MRI检查,确诊为单节段单侧侧隐窝狭窄。病变部位:L4~L513例,L5~S121例。合并高血压病 4例,糖尿病 3例,冠心病 2例。

病例选择标准[1]:①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500 m以内伴顽固性疼痛;②影像学证实腰椎侧隐窝狭窄;③保守治疗 3个月以上无好转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④排除腰椎滑脱、肿瘤、中央型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⑤以单侧单节段侧隐窝狭窄为主。

1.2 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腹部完全悬空摆好体位后 C形臂 X线机体表定位病变间隙。在皮肤上标记切口,取病变间隙旁 1cm长约 1.8cm切口,切开皮肤,腰背筋膜。沿椎板骨膜下剥离推开椎旁肌,插入导针,术中再次 C形臂 X线机定位准确后,将医用缝线固定的小纱布卷塞入切口近端,把工作套管与扩张管一起插入手术部位。工作套管内倾10°~30°(根据椎板内倾角调整角度)直视下髓核钳清除通道内软组织,显露上位椎板下缘和关节突内缘及椎板间隙和黄韧带,连接镜头和成像系统,调节镜头深度。开始操作时镜头位置稍高,视野范围大,枪式咬骨钳咬除椎板下缘少许,用弯刮匙分离上位椎板下方的黄韧带,切除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此时可降低镜头位置,视野更清晰。合并椎间盘突出者,摘除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用椎板咬骨钳扩大神经根管及侧隐窝,对钙化椎间盘或椎体后缘骨赘明显增生者用椎体后缘处理器凿平,出血时用棉片压迫止血。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后,镜下神经根左右活动度为 1cm为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彻底止血,暴露的神经根及硬膜囊用预防粘连的生理膜“百菲米”[北京百利康生化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 2006第3640134号]覆盖。切口内置皮片引流,缝合切开各层。术后应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 3 d,48 h拔除引流片,3 d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并行腰背肌锻炼,1周后出院。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椎学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2,3],优: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和神经功能均恢复,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并基本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须进一步开放手术治疗。

2 结果

手术时间 50~120min,平均 95min。术中出血量 60~170ml,平均 95ml。术后住院 7~12 d,平均8 d。术后第 1天 3例发生脑脊液漏,立即切口加压包扎,头高足低俯卧位 5~7 d,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周围局部皮肤坏死,脂肪液化,切口换药愈合。34例术后随防 6~45个月,平均 2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椎学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8例,良 5例 ,差 1例,优良率为 97.0%(33/34)。

3 讨论

随着 MED治疗椎间盘突出技术的日益成熟,MED治疗侧隐窝狭窄报道日益增多。MED具有小切口,大视野的特点,能有效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有效扩大侧隐窝和神经根管,使硬膜囊及神经根有效的减压,从而取代开窗广泛的椎板切除术,最大限度保留腰椎的后部结构,避免术后腰椎失稳。

准确定位是保证MED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采用 C形臂 X线机二步定位法[4]:①切口体表定位,用 1根克氏针在皮肤上标记切口与病变间隙一致,C形臂 X线机透视无误;②切开黄韧带前切口内病变间隙再次定位:用 1根导针刺入病变间隙的棘突间孔内,C形臂X线机再次透视无误后进行下一步,特别是对于肥胖者后一步不可省。本组采用此二步定位法无一例定位失败。

开始操作时镜头位置稍调高一些,视野范围大,显露神经根和硬膜囊时镜头位置调低,视野清晰度高,此方法避免术中经常擦洗镜头,使手术更顺利进行。由于椎板外形不是一个平面,工作套管下段开口与椎板外接触面不能完全相吻合,肌肉组织极易进入工作套管内且肌肉组织又具有弹性,术中经常因工作套管内的肌肉组织不易清除而影响手术操作,为便于手术顺利进行,剪断椎管肌在棘突和椎板上的附着点,用 12mm骨凿沿椎板骨膜下剥离推开椎旁肌,将医用缝线固定的小纱布卷塞入切口近端,阻止肌肉组织进入工作套管内,把工作套管与扩张管一起插入手术部位,固定工作套管,拔除扩张管,再清除工作套管内的软组织,近期用此方法手术的病例,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黄韧带切除是整个手术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预防硬膜囊与神经根损伤的重要步骤,我们的经验是,用120°咬骨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和关节突内缘少许,再用弯头刮匙拨开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少许,再咬除黄韧带,避免硬膜囊及神经根的损伤。

术中出血是影响手术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 MED视野放大数倍,椎管内很少的出血直接影响手术操作,视野内的出血来源于 2个方面:误伤怒张的椎管内静脉;椎板及软组织的出血,该出血用双极电凝止血有效。预防椎管内静脉出血注意以下几点:①充分悬空腹部,防止静脉回流受阻;②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后,向上、下方分别塞入一不带线的小棉片,以便止血并向中线推开神经根及硬膜囊,显露后部结构;③用冰生理盐水洗冲切口对止血有一定的作用;④必要时用明胶海棉拧紧止血也很有效。

操作不熟练是导致脑脊漏的主要原因,硬脊膜及神经根袖损伤都会引起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多发生切除黄韧带时,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操作粗糙所致,切除黄韧带尽可能从上位椎板下缘和关节突内缘开始,如果棘突间孔比较小,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部位于硬膜囊上,因此,将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多咬除一部分,反之可少咬除,此方法明显减少硬膜囊的损伤。神经根损伤多发生切开纤维环、切除钙化的组织、切除骨赘及分离神经根粘连时。细心解剖神经根并保护是预防神经根损伤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术中术后应头低足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后均一期愈合。本组 3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初期操作不熟练所致,另 1例由于神经根袖与游离髓核粘连操作不细心所致。

1 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显微内镜下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随访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2):134-135.

2 金大地,主编.现代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25-431.

3 张朝跃,主编.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第 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6-119.

4 徐可江,程仁发,吴江水,等.腰椎后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8例.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10):1126-1127.

猜你喜欢

隐窝椎板椎间盘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肌动蛋白染色协助分析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相对定量研究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