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新教师职后问题及对策

2009-12-25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教师中小学

施 涛 施 陵 蔡 娟

[摘 要] 新教师在工作后不久即存在发展困难的问题,问题主要是新教师的角色﹑态度﹑能力和环境四个方面,用维纳三维归因分类法,从内外、稳定性和控制性三个维度对所在地的部分中小学新教师的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尝试提出对中小学新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新教师;职后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11-0051-03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对中小学新教师(以下简称新教师,本文是指参加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教师的发展相当长的时间内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对教育有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新教师表现的状况与人们关注的程度是否存在一致,引起大家重视。笔者利用寒假对所在地某县的部分城乡30多位的新教师(小学教师10名,中学教师21名)进行访谈,访谈的主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他们在从教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你认为自身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两个话题,结果表明新教师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角色认识上,新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趋于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退化。这主要是其早期关于教师角色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教学成绩不佳,新教师逐渐恢复到传统的教师角色认识。这种表现是新教师对教师的角色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只是现象代替本质表现,对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没有完全理解和适应,仅仅把教师定义为传授书本知识的作用。同时新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大多对相关教师培训缺乏本质上的认可,认为很多培训只是一个形式,本身没有实质内容。其中有26名新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足以应付教初中和小学,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接受教师培训,忽视了教学是师生互为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教师自身定位的错误。

二是态度上,新教师仅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工作,缺乏对专业应有的尊重,部分新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尤其是一些体育等相对边缘的学科。19位新教师认为,经常在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乏探索新教法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精神,疏于课堂管理,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全面负责的态度等。

三是能力上,新教师驾驭整个教学过程的能力相对欠缺,获得指导不够,尽管不少新教师努力工作,但是获得的成绩与付出的努力比例失调,这些因素也在导致新教师对教学产生消极情绪。

四是环境上,中小学新教师尽管都力求快速地融合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但是环境的不同,影响不同环境下的新教师的发展,城镇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高于乡村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城镇教师的竞争压力大于乡村的教师,城镇教师的文化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对环境要求也更高,而乡村文化资源的不足也影响新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新教师对出现的诸多因素,很少进行深层次的归类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教师发展。笔者运用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方法从内外、稳定性、可控制性等三个维度对影响新教师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析。

1.内外维度

从新教师的自身原因出发,如教师的个人角色的定位方面,既包含新教师职业道德和动机,也包括新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教材掌握以及认知能力的高低。新教师本身是否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使其在教学几年后,业绩就有了优劣之分。笔者访谈的结果表明,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较为严重,受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而新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影响也比较明显,受教学压力影响,城镇新教师身心存在问题常常直接迫使教学计划推迟或改变。从外部来说,新教师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能力也是其积极的教学态度和能力的体现。部分乡村新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少,缺乏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没有进一步提高,正是这种体现。

外部资源上,城镇的中小学教师比农村中小学教师更优先掌握资源,更容易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增加。新教师缺乏对学校、教师职业和学科专业的认同(如体育教师),一些新教师无法对教育有热爱的情绪,进而导致师德等的缺失,缺乏对同学应有的关爱。如教师仅仅关注一些优秀的学生。学校尽管试图吸引教师,但是也存在对新教师缺乏认同感的问题,这样无论对新教师还是学校的发展都不利。

2.稳定性维度

我国教育政策的长期稳定保证了教师工作的基本环境。领导或同事等外在因素是否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也影响新教师的工作能否顺利进展。新教师的运气也很重要,部分教师认为,由于其接收的班级相对较好管理,其教学目标相对容易达成。因此,新教师适当把握任务和有利环境的契机,则利于其发展,在教学上取得成绩的新教师大多在这方面的把握比较强。

城镇新教师大多是近几年招聘的比较优秀的师范生,这些新教师在某些学科上具有天然适应力,胜任某学科的教学,这种能力确保了教学的稳定性,大多数新教师认为,工作长期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稳定配合和支持,也帮助他们不断的进步。国家对教师政策等稳定要素都对新教师的成功有着长期的稳定作用。新教师对特定工作的努力程度,特定工作是否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以及家庭的支持,新教师个人对特定工作的喜好程度同样影响新教师的情绪,进而影响新教师是否采取积极的工作态度。某时期的新教师的身心健康以及随着知识和技能不断增长的能力也稳定地支持新教师的工作。

3.可控制性维度

新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在增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我效能感也不断提高,这是其自身长期努力的结果,更利于新教师的成长,新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改变态度更易于得到领导、同事、学生和社会的支持。访谈中我发现,城镇的新教师更能够快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计划能够推行,更容易取得教学的成功。这种个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是新教师完全可以实施的。而大多新教师能够成功地驾驭课堂的教学与管理也对他们的成绩有很大帮助。新教师对具体环境要有清晰的认识,如一些新教师在公立学校,由于制度的保证,生源较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教师之间缺乏竞争,导致缺乏积极的竞争意识,乡村的教师工作环境相对落后,待遇相对较低,这些都影响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新教师自身对感情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如教学成绩落后受到批评导致部分新教师的情绪失控,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新教师对存在的不可控制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学持正确的态度。

这三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新教师因素进行归因分析,而这些因素是交叉联系的,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角色、态度、环境和能力四个方面体现。教育监督体系可以通过新教师教学的成功观察到新教师受到外在影响,从而提供教师的成长对策。

三、新教师职后成长的对策

第一,学校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与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新教师的成长制定相关的政策,确保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法律保障,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根据新教师成长的需求,如新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欠缺经验,缺乏课堂驾驭能力,工作方法相对不成熟的特点,学校应建立对新教师的个别支援系统,建立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和活动档案。使教师之间建立互助关系,既促进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完善,也可培养出优秀教师,推动学校由优秀教师的集合向教育资源综合生成力不断提高的方向转变。

第二,新教师在经历最初的职业新鲜期后,易产生职业倦怠。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新教师监督,特别是加强对管理比较松散的学校和教育集体的教师的管理,对新教师采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罚(奖罚都要注意度的把握)。通过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保持新教师应有责任,进而使新教师逐渐养成对教育事业的内在的爱,调动和培养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乐于为教育做贡献的精神,逐步增强对职业和教育场域的认同感。

第三,新教师在课程发展以及与其他同事合作的基础上,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其他教师工作中的优点。新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合理控制个人的情绪,做到个人情绪不要干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和新时期教师发展观念和知识的更新,摆脱传统教师中存在的单纯依靠经验的教育观念。

第四,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和地方教育部门要继续针对新教师成长问题,切实有效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针对中小学新教师表现出的不同症状,提供不同的培训,如新教师缺乏经验和知识,则提供知识帮助;如果是课堂管理缺乏经验,则提供相应的管理知识指导;对于新教师的长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则定期进行心理指导等。把新教师进行分类,避免把不同问题的中小学教师集中进行相同的培训。同时,利用就近教育资源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既可取得培训的效果,又节约培训成本。

通过对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正确把握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教师要正确的归因分析自身发展的影响要素,要把握住机会,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不断地完善新教师的辅助系统,给中小学新教师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分别系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省怀远县上桥小学,怀远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新教师中小学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