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统是学校变革的起点

2009-12-25杨一鸣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变革办学中学

杨一鸣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9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校,秉持“辅仁以友,会友以文”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钱锺书、许倬云、王忍之、金开诚、许智宏等一大批国之栋梁。进入新世纪,辅仁高中主动变革,积极创新,快速发展,继续保持教育高质量。

成就一所名校,确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而是几代人执着用力的结晶;名校之为名校,亦非有大楼美舍,而在于一种精神薪火相传。追溯辅仁中学近百年的办学历程,虽有周折,五易其名,五易其址,但“明道进德”的追求不改,尚文传统不失,选贤重才的风气不变,从而逐步凝聚成了她的风格和特色。

辅仁中学自立校以来即以“明道进德”为校训,后又演绎出“仁爱、谨严”的校风,不管作何种表述,她都始终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辅仁的德育是人文性的,强调文化熏染和身体力行,强调人格塑造和个人修养,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自主价值选择的统一。这几个特点不仅体现在辅仁独有的德育方式、过程和途径上,包括德育作业、文化游学、校本德育课程等,更体现在学校德育基本理念的创新上。可以说,辅仁的德育不是唯知识的,不是强制灌输的、也不是一元和单向度的,而是将“道”和“德”有机统一,重视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自然长成,可谓“德者,得也”。

辅仁中学的尚文传统源自“辅仁以友,会友以文”的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教育“以文教化”的文化使命。辅仁尚文,首先体现为办学的开放性。辅仁办学伊始即面向世界,自觉融会中西古今,至今仍强调学校文化的包容性、课程文化的丰富性、教学风格的多样性。辅仁尚文,其次体现为课堂的人文性。辅仁着力打造“有趣、灵动、思辨、厚重、创新、实在”的有效课堂,不同于一般对“有效教学”所作的技术性或工具性理解,更强调课堂中的人性因素、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辅仁尚文,最后体现为课程的校本性。辅仁注重立足校本课程资源,多层次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微型课程超市等,尤其重视开发校本教材,如:《从辅仁走向世界的钱锺书》《名人乡情》《珍爱太湖水》《明道进德》《感受吴文化》《启明集》《〈论语〉新读》《成功轨迹》《中国对联讲稿》等。

辅仁中学一贯有选贤重才的风气,一贯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上世纪20年代辅仁高薪延聘名师,60年代出现“师徒同走红专路,呕心沥血为教育”的动人景象,到今天开展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鼓励和促进教师通过读书、扎根课堂、拜师结对、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辅仁始终将教师的发展与提高教育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辅仁的成就是建立在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没有教师的提高,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这是辅仁办学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

作为一所历史名校,辅仁中学确实形成了特色,模塑了风格。但是,辅仁的特色并非人为刻意的打造,而是从自身的办学传统中自然形成的。这和时下很多人在谈论和打造的学校特色大相径庭,一些人将学校特色仅仅看做是一种外在包装,单从个人想象、兴趣、甚至是一时风行和热闹出发,不顾学校实际、不顾教育规律,编造和粘贴特色,甚至出现了“一任校长一个特色,几任校长学校无色”的异化现象。辅仁中学的办学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学校特色建设必须扎根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传统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学校特色是空洞的,是经不起岁月的冲刷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的文化传统,将学校建设作为一种传统建设,守住教育的魂魄,特色自然彰显。

辅仁中学自立校之初即大胆变革传统,引进西方教育理念,融会古今中外,以全人教育思想塑造以“仁”为核心的健全人格。上世纪90年代初,辅仁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体艺特色班”,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同时在本地区率先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形成系列集团办学模式。进入新世纪,辅仁又率先进行课程改革,尤其在校本课程研究中不断创新,为本地区高中阶段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可见,辅仁中学始终将变革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契机。如今,学校变革已然成为一些人口中的时髦话语,“为变革而变革,为求新而变异”的现象处处可见。但是,这种将变革与传统割裂、视传统为包袱、视传统为障碍、无意继承传统、无心挖掘传统、仅仅追求变革的绝对价值和政绩效应的现象,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中国学校的进步。一个能接纳传统的人,是有胸怀的;一个拒斥传统的人,必定是狭隘的。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辅仁中学的变革从未离开过学校文化传统的土壤,并且始终自觉将变革与传承结合在一起。首先,辅仁始终将“明道进德”作为引领学校变革的价值方向;其次,根据尚文传统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体现和要求,辅仁注意不断扩充传统的精神内涵、渗透方式与路径;最后,辅仁始终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进步联系起来,注重引导教师在办学、课程、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辅仁中学的办学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之二就是:正确的学校变革道路应该建立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并以此为起点。

作为一所执着创新、积极变革的学校,辅仁中学一贯重视吸纳传统,并且敢于站在传统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文化传统是学校作为文化机构存在的一个内在规定性因素。离开文化传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义。但传统毕竟属于过去,今天,传统的不断创新成为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传统的创新,不是否定传统,也不是异构传统,或重释传统,而是要用契入文化本身的方式,在文化中创新文化,在传统中创新传统。文化传统本质上说是由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风格累积形成的,因此,文化传统的创新应当源于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文化不是外在于人的,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文化传统的创新,不是要离开人的活动、人的生活去革新文化,而是为了人能更好地发展、更幸福地生活。学校文化传统的创新,不能离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辅仁中学的办学实践给我们的启发之三就是:要构建学校文化传统创新的内在机制,要将学生和教师作为享受文化传统、变革文化传统的主体,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理解、认同、接受、欣赏传统,并通过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的变化而不断丰富传统。

2009年9月,辅仁中学再迁新址,一座占地158亩的现代化新学校矗立在无锡蠡湖之畔,这是这所近百年老校的第五次迁移。对于中国很多历史名校来说,都会或多或少地存留一些篆刻着时代年轮的有纪念意义的历史遗迹,但在今天辅仁中学的校园里一切似乎都是崭新的,惟有一样东西将和近百年的沧桑一直相伴,那就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对辅仁传统的记忆:LIVE TO LEARN,LEARN TO LIVE*。我们相信,这种历经百年的教育记忆将激励和推动辅仁中学在崭新的时代有一个更美丽的文化转身。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变革办学中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卷首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