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现代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

2009-11-04王保林马春燕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文化差异

王保林 马春燕

摘要: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每个国家、民族、部落都有着它们自己的文化方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关键词: 语言词汇;文化差异;历史背景;行为模式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脱离了文化背景,语言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言语是约定俗成的,但有许多用法未必有逻辑性, 恰恰是这种约定俗成的特色,体现了语言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弄清其约定俗成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语言产生发展的源头,使不可思议变得可以理喻。

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有机整体论的观点。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都把论证“天人合一”的理论作为他们的目标,并用这种关系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构成了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和谐,对立统一,顺乎自然,顺应自然的特征。汉语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例子。如乐极生悲,指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之事;否极泰来,描写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失败乃成功之母等。

由于英国是个岛国,它地处海滨,由近海的各岛屿组成,形成了最早的求变、好动、好奇的外倾性商业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注重思辨理性,认为思辨理性的东西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强调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注重空间的扩展与向外征服,形成了征服自然,驱使天地的文化观。如:steal a march on 先发制人;stand on one′s feet 自立、自主;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圣经》最初的宗教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经》中的宗教价值渐渐淡化。 《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由《圣经》而产生的语言词汇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例1. olive branch 橄榄枝(和平的象征),2. scapegoat 替罪羊(代人受过的人),3.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谚语),指的是上帝向摩西发布的惩处暴力行为的法则。

中国也有许多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有关的语言词汇。例1.“现身说法”原系佛教用语。现表示以亲身经历和体验说明一种道理。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原是佛教改恶从善的话。3.“五体投地”,指得是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节假日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再如,英语“The lady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就无法理解,还真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

文化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和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非常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带侮辱性的话。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等等。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所以,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这些仅仅是不同文化中发现的不同习俗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文化习俗的不同表现方式并无正误之分。只不过不同的部族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而已。

参考文献:

《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文化差异
曲阜汉魏碑刻馆藏《张猛龙碑》探究
卢梭的异化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新常态下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现实意义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