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与恶、美与丑的争锋

2009-11-04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丽莎

肖 云

陆文夫的《井》是一个事业有成、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井》搅动了一口古老而又难以干涸的深井,那就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而凝结于闾巷市民心头的传统文化的污垢——杀人不见血的“闲言碎语”,“嫉妒心理”,对女性和婚姻的封建意识。

人类的存在就是一种悲剧的存在,悲剧是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社会冲突的必然产物。徐丽莎的悲剧也是极其平常的,近乎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被喧闹的世界吞噬。

一、美善与丑恶的较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奉行“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而人类之所以“为不善”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是由外在的社会环境所造成。人的善恶是时代、社会、环境,不断逼迫着人发生变化。生存就是一种变相的悲剧性存在。

小说中,徐丽莎是美和善的代表。她“细长的眉毛,胖胖的脸,下巴却像瓜子尖,丰满中带着秀气。……一双不大的眼睛像是笑眯眯的,伶俐中带着稚气”。(1)她外表出众、心地善良,和朱世一相恋结婚初期真情付出,孝顺婆婆,与邻里相处融洽,事业有成。但丈夫的专制,婆婆的威严,舆论的压迫,领导的歧视等这一切丑恶的因素以绝对性的优势压倒了美善,注定徐丽莎悲剧性的结局。

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伦理与政权力量紧密结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至高无上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臣、子、妻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父、夫的统治和支配。

小说中,夫权专制像一把铁钳子控制徐丽莎的命运。朱世一公开宣布对她的占有,严格限制她的行动和社交自由。这个破落的世家子弟婚前挖空心思取得信任,利用职权为徐丽莎调工作,关心她的生活。婚后又是一副夫权专制者的嘴脸,政治上倒运后还死握铁钳,箍制徐丽莎使其不能翻身。“朱世一虽然倒了霉,可他还活着……你逃不掉,也甩不掉;……你还是我的老婆,不要装得像个大人物似的!”(2)文革结束后,徐丽莎得到重用,失去威风的朱世一对徐丽莎满怀嫉妒,炮制莫须有的绯闻,把徐丽莎逼上绝路。朱母更是虚伪的封建大家长,幕后策划儿子的追求计划,水到渠成后,假装对徐丽莎疼爱,婚后立即摆出家长的架子,要求媳妇三从四德,早请示,晚汇报,对她百般挑剔。

井边人的闲言碎语也促进了徐丽莎的毁灭。从落魄的朱世一把年轻漂亮的徐丽莎领进家来,井边人就开始关注朱家一举一动,给徐丽莎出谋划策,给朱世一通风报信。徐丽莎出了名,种种名誉在小市民眼中成了“卖风流”,嫉妒心理和封建保守思想让他们对徐丽莎的看法发生转变,由起初的羡慕、喜爱、同情到后来的不满、厌恶,认为女人怎能坐轿车,男人怎能在家当“夫人”,随之而来的便是风雨满天,飞短流长。

面对丑恶,徐丽莎有过抗争,她有自由意志,她向往幸福,有才干,在“红色的窗帘”的掩盖下,与丈夫唇枪舌剑。她宣布“五四”时代妇女解放宣言:“女人,女人也是人!她有爱的权利,有恨的权利,结婚证书不是卖身契……我要挣脱你这封建的枷锁,为我的前途和自由去奋斗……”。(3)

二、他律下的自我毁灭

自律和他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伦理学用语。“所谓自律,是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他律是指依据外界事物或感情冲动,为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4)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为巩固封建专制制度,宗法制度制定的。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泯灭自我,适应社会,维护纲常,做封建统治下的顺民。这种他律指导的强制性道德,造成了主体人格的丧失,使中国人性格中自卑、顺从、软弱的一面不断滋长,使许多勇于创造、敢于抗争的优秀人才被摧残,被抹杀,毁灭于黑暗中。

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的“潜网”,笼罩着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它具有隐秘性,不知不觉地制约着人的行为准则,具有欺骗性,堂而皇之地披着道德伪装来害人,徐丽莎就是生活在这张潜网下默默挣扎的弱者。她悲剧性的结局在某些程度上是由她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出身看,她出身大资本家家庭,母亲生下她便去世,父亲给她取名后去外国留学,不知去向,由女仆带大,没受过怜爱、关切。“在强者的面前她会更感到自己柔弱得可怜,再加上她的家庭出身不好,又有查不清的海外关系,使她在自怜中又夹杂着自卑,有些她认为很好的男同学从她身边走过时都不抬头,她却认为别人是看不起她这资产阶级的大小姐”。(5)毕业后被分配到车间洗瓶子,当有个风度翩翩的科长为她调工作,换宿舍,献殷情时,缺少关爱的徐丽莎心理防线松懈了,掉进朱世一母子设好的圈套中,开始了痛苦艰难的婚姻生活。

在无休止的婚姻家庭生活争吵中,徐丽莎有过抗争。但她长期抱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不敢与朱世一彻底决裂。她的思想意识较多地折射出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听从马阿姨的劝告,能忍则忍,能躲就躲,“并没有出走,也不能像娜拉那样出走”。(6)

她囿于传统观念,在不合理的婚姻中作长期地忍耐和牺牲。她对周围环境抱有幻想,当一切希望都毁灭后,“终于明白过来了,她的翅膀已经被一阵鬼风吹断,再也无法起飞……”(7)她觉得眼前一条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活到从前的状态,忍气吞声。徐丽莎得到的和即将得到的在顷刻之间化为须有,精神的支柱被摧毁。

绯闻男主角童少山调走后,实验室来了新的气息,高莉莉思想开放,鼓励徐丽莎通过法律途径结束婚姻,鼓励她追求幸福。徐丽莎重新燃起追求幸福的勇气,向童少山表白,想和他一起创造新生活。可懦弱的童少山在真爱面前,觉得他的事业更重要,义正词严回绝徐丽莎,像只“受惊的兔子溜进了草丛里”。(8)

求爱失败的徐丽莎像遭了雷击,闪电雷鸣之后是一片空虚和死寂,希望和力量都没有了。更让她担心的是,怕童少山把事情说出去,怕朱世一又和她闹,怕井边的人又说出一些惊世骇俗的闲言碎语“徐丽莎昨晚偷人去”,(9)怕沈进先又要找她谈话,太多的恐惧让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惟有投入黑暗的井中才是唯一出路。“咕咚”一声,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徐丽莎性格和思想中的弱点决定了其悲剧命运,她有能力,有才华,不幸的婚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她没有,二十几年忍气吞声的生活练就了她懦弱的性格,她不敢和丑恶势力抗衡,惟以一死来逃避现实。

三、杀人于无形的井

“井”与实际的井一样,是人们所熟悉的。在古代,凿井不仅是人民食水的进步,也是村落赖以维系的物质中心条件。水井供人饮用,井的开掘位置一般选在村落的中心。人们围井而居,井成了村落的象征,在古代即使是邑国之民老死不相往来,本村人也难免在井台相遇,井台也就自然成了人们社交往来,沟通信息的地方。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井”。井首先是个实体的概念,存在了至少两百年,是“一口古老而又很难干涸的井”。作者把井比喻成信息中心,“专门提供有关饮食男女方面的消息”,信息中心的“常委们都是东胡巷里的活字典,法院和派出所经常要向她们咨询”。(10)

“井”作为故事叙述线索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精神线索贯穿于作品始终,支撑着整篇作品的结构框架。从井的角度出发分头叙述,以人们在井边所见,所议展开情节,全篇有十二个片断,每个片断都从井边写起,各个片断在时间和内容上有所联系,又有相对的叙述中心和独立性。“井”作为故事的见证人和目击者,结构故事的脉络,井边的活动牵引出一出出生活画面,最后拼成一幅人物命运图。

徐丽莎是井边人讨论的焦点,她也就是用这口井结束了生命。由此井又多了个象征性的概念。井首先是“古老而又难以干涸的”,说明存在的长期性,旧的积淀很深,隐喻着前现代文明封建文化的僵而不死,不断侵袭着社会、国家、思想健康的肌体。井象征着毁灭徐丽莎的一切丑恶力量,凝聚和浓缩着毁灭徐丽莎的一切丑恶因素。巷口的那口井就是古老的封建意识深层积淀的象征物,它无情地吞噬徐丽莎的生命,寂然无声地置人于死地。古井是巷中的信息源,但井台却常常谣言四起,阴风袭人,它发出的冲击波足以让人头晕目眩,走投无路。

起初人们认为徐丽莎是资产阶级大小姐,对她心存戒意。随着时间推移,对她的印象改观,尤其是马阿姨经常为她出谋划策。也正是马阿姨的一些封建思想在无形中影响了徐丽莎,“女人嫁错了就得服,不要多想,”,“离了再嫁人,二水货就不值钱”,“忍嘛,总要忍着点”。(11)

徐丽莎就这样忍着过了二十几年,文革后,受到重用,成为制药工程师,出入有轿车接送。她的风光引起井边人的不满,若干年前人们同情她,因为她当时是弱者。而现在是强者身份,对于强者,人们除掉折服之外往往就是妒忌,看到她上电视,说是“风流”,说她“年轻的时候就有点不规矩,曾经想和自己的丈夫离婚”。(12)在中国的社会中,所谓不规矩是对女人最大的打击,“因为这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谁不规矩就要遭到普遍的反对和轻蔑,而这不规矩的含义又很广泛,从言行不慎,喜爱交际,到乱搞男女关系等等包括在内”。(13)井边人对朱世一也冷嘲热讽,“你的老婆成大人物了,什么时候出国去,也把你这个夫人也带出去溜溜”,“不行啦,这个夫人太老了,又这么蔫头耷脑的。”(14)井边的闲话使朱世一受到强烈刺激和莫大侮辱,与徐丽莎争吵,炮制莫须有的绯闻,控告她道德败坏,使她身败名裂。

《井》让人看到封建意识杀人如草的凶残性,没有肉体的摧残,没有撕心裂肺的惨叫,古井中“咕咚”一声响,一条有价值的生命便归入黄泉,封建残余意识就犹如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

小说最后,这口古老而干涸的井再也没有人敢来了,“东胡家巷里的信息中心向东转移,那里装起了两个公用水龙头”,“古老的信息中心有了现代化的装配……下一次不知道谁该倒霉?”(15)前现代文化僵而不死,启蒙的事业无法前进,还会有更多的杀人井出现。

《井》讲述了一个女人不幸的人生。小说中井是流长飞短的发源,是挑拨事端的场所,最后又是吞噬生命的巨口。社会世俗压力和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弱点决定了故事的悲剧结局。作者用徐丽莎的死向我们展示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照出了某些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对社会进步的巨大阻力。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改变思想,还会有更多的杀人井出现!

注释:

(1)(2)(3)(5)(6)(7)(8)(9)(10)(11)(12)(13)(14)(15) 《陆文夫代表作》p358 p391 p396 p362 p380 p410 p417 p418 p355 p379 p386 p386 p387 p419 .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第1印。

(4)《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徐长安著.p310 .海潮出版社,1997年3月北京第1版。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徐长安著.海潮出版社,

1997年3月北京第1版。

[2]《市井风情录——小巷文学》.刘卓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年7月第1版第1印。

[3]《陆文夫的艺术世界》.徐采石、金燕玉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第1印。

[4]《陆文夫作品研究》.徐采石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4月第1版第1印。

猜你喜欢

丽莎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My idol
失踪的戒指
生活在别处
快递爱情
生活在别处
快递爱情
胖姑娘蒙娜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