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职业基础教育 开创职业教育未来

2009-06-04葛锦林

职教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实施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但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对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在此,我们从回归职业基础教育的角度,阐明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微观领域反思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基础教育: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葛锦林(1976-)、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江苏省通州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和实务教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0-0055-03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倡导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丁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此,政府管理层面积极倡导。学校办学层面积极实施,理论研究层面积极探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实现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零适应期”……,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但是。这些努力是建立在某种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只要我们政府、学校、学生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就能够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满足他们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然而,我们需要质疑的是,这种假设一定成立吗?长期成立吗?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企业纷纷裁员或停止招录新员工、外资企业撤资走人的条件下,这会让我们职业教育提前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所以,不管职业教育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必须保持职业教育的独立性,减少外在因素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附属物。

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法》的总则中已经为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定位:“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职业教育是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性可以相提并论。其次,我国职业教育倾向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因此,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实施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更要强调其基础性,夯实其基础性。在此,我们从回归职业基础教育的角度,阐明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微观领域反思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回归职业基础教育,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

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是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应该为他们服务。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符合国家、社会的利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在现代教育制度下,家长提供物质条件购买职业学校“教育产品”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体现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所以,职业学校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这是永恒的主题。从小处讲,广大家长的希望是让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够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自食其力;从大处讲,广大家长的希望是让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够立业、创业。再者。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要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不是要完全服从企业的利益。因为,如果把适应企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任务全部交给职业教育、职业学校,那么职业教育没有能力完全做到,职业学校不能完全答应。因为企业也应承担责任,不断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在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这里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那么义务主体是谁?义务主体能离开企业吗?或者跟企业毫无关系吗?而我国《公司法》中直接明确要求:“公司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公司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在我国《就业促进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所以,企业在招收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后,进行上岗培训,这是企业的必然行为。当然。企业也可以委托有能力的职业学校为自己培训员工,但企业必须承担培训费用。

因此,从职业教育服务对象来看,我们回归职业基础教育是可行的:一是为国家、社会服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二是为学生及其家长服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初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掌握立业、创业的本领。这是职业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三是为企业(用人单位)服务。为企业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回归职业基础教育,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广大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了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但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利益存在和发展要求。所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仅仅为某个企业的工作岗位而学习。职业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职业学校角度看,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从学生角度看,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从用人单位角度看,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在企业录用后需要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才能成为自己的合格员工。

所以,职业教育要充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诱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体现文化知识、专业理论、职业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和普适性。因为,青少年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后,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难免会多次转换工作单位。而且企业也会面临设备更新、技术进步、产品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不可能永远“无缝对接”。当前,有些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订单培养”,从短期看可能能快速解决学生的就业上岗问题。但这种职业教育能否保证为学生奠定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基础呢?所以,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就业问题,也要关注学生明天、后天的饭碗问题。职业教育要立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促进学生在知识、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可持续发展。

所以,回归职业基础教育,我们要开展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教育,要求学生掌握适用于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知识和能力。其内容包括:一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岗位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职业基础教育强调对人的全面培养,对人的全面教育。而对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主动做好了解、协调、沟通、适应,而非服从、听从、盲从。

三、回归职业基础教育,全面反思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从微观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和不协调现象。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冲突。比如,近年来已经被媒体曝光的广西某职业学校让实习生在浙江某夜总会陪酒事件、安徽某职业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乱收费现象。所以,我们要通过充分认识回归职业基础教育的意义,积极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职业教育的未来和明天,

(一)“晒晒”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

从微观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良现象。这绝非是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绝非是个别学生遭遇到的困境。这些不良现象存在于职业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侵犯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利益、切身利益,损害了职业教育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1、存在“虚高的就业率”现象。有些职业学校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确实很高,但部分学生留岗时间不长,短则只有一、两个月,能够留岗一年时间的确实不容易。其中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现象与职业学校自身没有丝毫问题吗?事实上,我们应该尽量把学生推荐到专业对口、岗位稳定、报酬合理的用人单位。否则,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高有多少意义呢?2,存在“缩水的学制”现象。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因此,职业学校在学制时间内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实训具有了政策依据。但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多长时间,以及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是否跟踪管理服务,职业学校的自由度很大。加之一些职业学校急功近利,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甚至一年不到,就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实为“就业”。但学生要先把三年的学费交齐才能出发。而学生一旦离校就业后,学校几乎就不管不问,到时把毕业证书发给学生就了事。而且这也往往成为职业学校招生宣传的“卖点”——上职校“好”就业,上职校就业“快”。再说学生顶岗实习后,往往成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支付给学生的劳动补贴甚至还要被学校截留一部分,称之为“管理费”。当然,这些也成为学生就业后留岗时间不长的主要原因之一。3、存在“空洞的专业”现象。有些职业学校的专业五花八门,招生计划脱离实际办学能力。有些专业空洞,名称吸引人,实际学不到内容,加之专业课程教师有时东拉西凑,缺乏专业教学的基本条件,尤其是专业实习、实训的基本条件。有些职业学校的自习课多,足以说明问题,

(二)反思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少数职业学校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职业教育领域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回归职业基础教育,明确职业学校的目标定位,规范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让职业学校“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不断反思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1、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主次地位不明晰。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包括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但是,职业教育服务学生个体全面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是最主要的,理应放在首要地位。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过于倚重在用人单位,把用人单位的需求看作职业教育的一切。这是存在非常大的偏颇的。不利于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要把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服务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在知识、态度、行为、能力等方面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会把“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等同起来,把“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同起来。

2、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明晰。我们通过对回归职业基础教育的认识。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是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如果职业教育仅仅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看作是职业教育的全部,那么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和工具性倾向是不是太强了。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就不会出现“缩水的学制”、“虚高的就业率”等不良现象,职业教育要努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千万不能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看作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

3、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被扭曲。当前,少数职业学校过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重招生轻教育,重就业轻培养,甚至出现“招而不教”的现象。这些是典型的价值取向被扭曲的特征。更有极少数职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补贴中动歪脑筋,这些都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要努力回归职业基础教育。而回归职业基础教育,关键在于政府主管部门,落实在于职业学校。当我们面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口号时,我们要用良知感叹些什么?我们要直面职业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冲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回归职业基础教育,开创职业教育的未来。我们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站在法律、道德、良知的层面办好职业教育,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开创职业教育的未来,职业学校责任重大,职业学校教师良知重要,政府主管部门任务艰巨。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