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体验·内聚力

2009-06-02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积累阅读兴趣

李 颖

[摘 要] 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学生习作方面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厚积薄发,培养学生的内聚力。

[关键词] 生活;兴趣; 阅读; 积累;内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93-02

农村孩子受知识面、阅读量影响,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成了制约语文教学的瓶颈。这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说他古老,多少代语文老师为之倾注心血,可是一直收效甚微;说他崭新,是因为老师们还在为之不懈努力,知难而进。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一直困惑着我。有鉴于此,我便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指导方面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习作指导进程的有效策略,开展促进习作教学机制的创新与发展的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我粗浅认识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培养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农村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习作內驱力呢?我对此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在大自然美景中激发兴趣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四季更替,斗转星移,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沟通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结合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去拥抱生活,勤观察,多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将体验表达出来。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生机;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趣;秋天“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亲情;冬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遐想。这一切,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抓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体察、感悟、表达。

教师应巧妙设计学生表达的机会,切勿简单机械地命令学生为表达而观察。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欣赏自然风光,体验自然之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深深地体验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醉于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问:玩得开心吗?美吗?你喜欢吗?把你的感想说出来,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此时,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学生习作内聚力培养也就有了铺垫。

二、在艰辛劳动中体验情趣

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农忙,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经过亲身经历,学生的习作变得更“饱满”!有一位同学在习作《喂兔》中写道:“……我那兔子吃草时总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 兔子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兔子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怎么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看!自己养的兔子,情感流露自然非同一般,多么真实的感受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丰厚”的语言!哪来的写作激情!

三、在观察想象中生成兴趣

不会观察、不会想象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来自实践,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只观察不想象就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因此要做到观察和想象的密切统一。观察后,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就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在创造的过程中想象尤为重要。教会学生想象首先让学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联系,这样才能使想象丰富起来。例如林海音女士在作品《城南旧事》中,同样是骆驼脖子上的铃铛,爸爸认为是人类用来保护骆驼的,而小英子却认为是拉骆驼的人们为了免除长途旅途的寂寞。小英子的想象力是多么奇特而美丽。小英子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学生借鉴吗?

教师每让学生写一次想象作文,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一次锻炼,创新的种子就会又一次破土而出!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阅读积累中寻找乐趣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多读读、多记记、多品品,并逐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就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另外,教师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可经常给学生找些精彩片段让学生赏析,提高鉴赏能力。

作文,即积累与运用。而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感悟、体验、迁移、模仿过程。作文方法大多是潜移默化而来,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例如,学习《麋鹿》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麋鹿》的写法写另一种动物。学习《爱之链》一课后,补充课文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都是练笔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有情可抒,有物可言,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在合作交流中开启智趣

要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作文教学就必须从封闭的个体行为中解脱出来。作文应体现对话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对事物的理解,对现象的分析,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相互促进,启迪,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语言表达。

六、在汲取借鉴中增添趣味

汲取鲜活的语言。群众的口头语言是生动形象而富有生命力的,他们中不乏优秀的语言大师。如他们说饿极了是“前胸贴了后背”,说累极了是“浑身像散了架”,说人吝啬是 “铁公鸡,一毛不拔”……这些语言幽默诙谐、简洁生动,是在生活土壤中挖掘出来的“金子”。我们平时要细心聆听,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制成语言卡片。倘若长期积累运用,何愁习作语言不生动鲜活?

搜集潜藏的歌谣。很多隽永、清新的民歌民谣流传于市井坊间,村野田头,像《杨柳青》、《茉莉花》等民歌,还有农村中曾经流行的《唱凤凰》等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要做执着的淘金者,养成多问、多听、多记的良好习惯,从民歌民谣中吸取营养,在写作时有机运用,无疑会给习作锦上添花。

生活其实是一部无字书,里面有无尽的语言宝藏。只要广泛汲取,积极运用,学生的习作语言一定会朴实如淡雅的野菊,清新如滴露的荷叶。学生一定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兴趣盎然,作文内聚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人的因素,既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品质,又重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农村学生习作内聚力培养就会小有成效,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丝惊喜,习作的有效教学就能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李颖(1977—),女 江苏如皋,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小学一级,曾获如皋市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江苏 如皋 226541

猜你喜欢

积累阅读兴趣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