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2009-06-02黄艳红王白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教学

黄艳红 王白涛

[摘 要] 传统的翻译教学只注重技巧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提出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互联网资源和文化教育等引入翻译教学,实现翻译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关键词] 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13-01

教育部于2000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大纲做出了如下要求:“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涵盖三个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翻译技能的训练。翻译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借助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对一种语言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用另一种语言将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

一、翻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学习自主性就是指学生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是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基本架构,将教学过程的主动权的大部分从教师手中转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只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活动,即使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里,只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合作和互动环境,也同样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从教师那里习得知识,更应是在实践中累积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只是发挥指导与协调的作用。

二、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技巧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判断和自主构建策略的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在传统翻译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倾情出演,但演的却是独角戏,而本该是主角的学生,却被动盲目接受技巧和译文的分析框架,虽然掌握了典型的翻译技巧却忽略了翻译的多样性,这样的演出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其次,传统的翻译教学不尊重“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这一事实,因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并且,传统翻译实践教学一般采取“一对多”的模式,即教师设计,布置任务,学生完成提交作业,教师批改、讲评。事实证明,这种封闭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互动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遭抑制。

三、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翻译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基于社会建构理论以及语言习得理论提出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英语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指的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材料的选择,一直到课堂教学,作业评估等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运用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实验证明,只要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注意:1)每项任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2)任务应该具备可行性,并且难易适中;3)任务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兴趣等一些因素,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翻译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文化教育来促进翻译教学

文化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个文化交融、渗透和影响的过程。翻译作为体现这一过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由词到词的转化过程,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交际行为。文本性质、社会文化语境、语言差异等文化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制约,也因此对翻译教学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与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把握翻译的规律和技巧有关,还与他们是否具备对原作的解读能力和对母语是否具备驾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用互联网辅助翻译实践教学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翻译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新平台和创新理念。将互联网运用于翻译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实现翻译实践教学的突破。互联网辅助下的翻译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网络资源能为教师提供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所需的有针对性的充足的翻译例证;2)学生可以使用在线的翻译软件、词霸等为翻译找到参考资源;3)学生可以通过BBS、共享程序和邮件,或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翻译信息,实现相互沟通和协作;4)教师可以通过BBS等提供标准译文供学生观摩,评价。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学生学习翻译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综上所述,将任务型教学法,互联网资源和文化教育等引入翻译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翻译教学实践中,是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北京:翻译通讯,1984.(1)

[2]王军礼.网络资源在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7.(2)

[3]贺莺.网络论坛与笔译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7.(6)

【作者简介】黄艳红(1974-),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法研究。江西 新余 338031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韩国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在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