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维度及其价值意义

2009-05-27张艳国

江汉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

张艳国

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理论创新的多维向度和理论的价值意义来看,“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本学说的继承与弘扬,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群观的最新发展,因而它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推向了时代的新高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理论创新的典范。毫无疑问,它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史册,载入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史册。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论创新;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4-0050-06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呼唤的理论;每一时代的创新理论,总是社会变革的号角,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进步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深重足迹。如果说,“真理标准大讨论”揭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掀开了理论创新的崭新的一页,那么,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每前进一大步,都无不是与理论飞跃一大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风帆破冰起航,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历史方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的确立,中国人也会搞市场经济,到邓小平理论被写在鲜红的党旗上,中国人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现代化,这些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在理论创新轨迹上的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缩影。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阐述“以人为本”,这是又一次站在历史制高点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始终是最紧要的。站在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角度,提出“以人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指导思想上的创新,它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的旗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本学说的中国化,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本学说。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观点,并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推向了时代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理论创新的典范。

一、“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条分水岭,是判别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块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的民本理论是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最本质和最紧要的,就是共产党人立足于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最朴实的爱民亲民作风。因此,它首先阐明了社会历史的真实内容,科学界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各种社会历史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都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颠倒了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关系,否定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产物,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

以人民利益为本位,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公开表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奋斗目标都始终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从来都是检验一个政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政治标准。

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还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深刻揭示了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基础性和合法性。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尊重人民。就是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立足点。这既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一方面,人民群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人心向背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历史的主流,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预示着社会发展的趋势。顺民心则昌,逆民心则亡,这是一条铁的历史定律。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壮大自己的依靠力量。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是“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种称号”。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拥护:一旦背离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定亡党亡国。

依照马克思主义的民本理论,带领人民群众闹革命,代表人民群众执政,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思想,发扬爱民亲民作风,要像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的行动,检验自己的实践。一般说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同群众打成一片容易;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有时甚至是突出的尖锐问题。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尤其要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使爱民亲民作风成为共产党执政的一种坚固的政治品格,使

爱民亲民作风成为共产党人工作中的一种自发的经常的行为。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002年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其他一系列讲话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从政治的高度和发展的要求上强调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和爱民亲民作风。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执政党一切工作的标准,这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这一内涵的本质和底蕴就是大写的八个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只有赢得人民群众,善于带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掌握全国政权形象地比喻是“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又面临着执政、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赶考”还在继续。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年初的西柏坡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和执政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不断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全部内容和奋斗的最高目的。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任务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长期保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使之不断得到巩固。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始终坚持爱民亲民作风。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把这一条当作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主要的标志。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事业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从而由衷地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和巨大的劳动热情。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根本因素。这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反复告诫全党的经典名言。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刻刻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阐明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高扬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旗帜与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的科学统一。是立足于时代背景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与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有机统一,这就张扬了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特有的实践品格,突出地洋溢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气息和中国风格。

二、“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本学说的继承和弘扬

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建共享。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发扬中国共产党爱民亲民作风,这就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政治和理论的高度,又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优秀遗产,因而有十分凝重的中华文化厚度和深度。

以爱民、重民、恤民为旗帜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在商、周之际,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夏、商统治的覆亡,使商、周统治者认识到民众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王惟德用”、“敬德保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各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等一系列命题,汇聚成一股激昂奔腾的思想大潮。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本思想,使民本思想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政治理想,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重民、爱民、亲民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天与民的关系上,民本思想主张民意不可违,顺民意即是顺天命。西周周公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把维护统绐地位的希望从“神”转移到“民”身上,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在国与民的关系上。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民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西汉贾谊对此论述得更全面更深刻:“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老百姓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君主的安危,所以说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在君与民的关系上,民本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主君客。孟子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精辟论述揭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并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兴亡律。荀子更是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舟水之喻”来说明民众的重要性,就在于民众是君位的承载者,君位的巩固与否完全由民来决定。唐太宗李世民则从“载舟覆舟”的历史认识中领悟到民众力量的“可畏”。他说:“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民本思想还就如何得民心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如“为政以德”、“与民同乐”、“必先富民”等等。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揭示民心向背与王朝兴衰的基本规律,强调民众的基础地位,主张保民、安民、忧民、利民、裕民,闪耀着朴素的民主思想的光亮,无论是对统治者积极地总结政治经验教训。还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作为的政治家正是从前人政治实践中寻找改良政治的良方,试图掌握治乱规律,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使人民能够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都与当时的君主和政治家们积极弘扬民本思想密不可分。而另一方面,每当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之时,民本思想又成为政治家、思想家们抨击暴政、主张改革的思想武器。中国文化之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传不绝,高潮迭起。民本思想功不可没,影响至大。

当然。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毕竟只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因而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又是显而易见的。它以畏民为出发点,以防覆为归宿点,通过对“民本”思想的强调使统治者对自身政治行为和运作进行自体调节,使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在平稳的规范内运行,因而它总是为着巩固君主政治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一方面倡导仁政、以民为本,一方面又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治人者的政治学说。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的矛盾性,往往使民本思想最终沦为空想,中国传统社会专制政治总是逃不脱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

但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积极内容总是在历史上产生着积极影响,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建设中,就是如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看到了传统民本思想“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以外”的重大缺陷,他们在吸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精华的同时,用近代民主思想对它进行大力改铸,把传统民本思想纳入到民主制度的框架内予以阐发,从而实现了民本思想的近代转换。孙中山指出:“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什么事都是可以共的。”将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紧密相连,民众不仅要在政治上当家做主,还要在民族关系上实现平等,在经济上走向富裕。虽然孙中山先生最终未能实现三民主义的宿愿,但他坚持了民本思想所固有的亲民、爱民这些合理的文化内核。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传统民本思想所张扬的爱民、亲民主张。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本思想中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人民性、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实现民本思想的现代性转换,是我们结合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化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源头活水和民族土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高扬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旗帜,倡导爱民亲民的优良作风,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优秀内涵再次释放出时代的光焰,使“以民为本”这一古老的价值原则重新闪烁出青春的光芒,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这是由历史到现实,由传统到现代,由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实践所具有的重大创造性的理论转换。

三、“以人为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群观的最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国化。离开中国特点和国情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中国化,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国情去创造性地运用它。从毛泽东到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人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光辉典范。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本理论为指导,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古代民本思想中吸取精华。并加以扬弃和创新,提出了人民本位论、人民主体论、人民民主论和人民利益论,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观点、原则,又结合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进行了新的阐述和新的发展,体现了可贵的理论创新品格。

毛泽东一贯重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早在1927年3月,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集中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革命思想。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真正坚持和对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不仅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巨大力量,而且找到了怎样把这种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建国前夕,毛泽东在回答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科学地概括和提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若干重大决议和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提倡爱民亲民作风,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这就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对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点的直接继承:另一方面,胡锦涛同志深刻论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点,又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群众应该有怎样的情感,怎样为老百姓用权谋利的观点,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点的极大发展。

邓小平是“爱民、利民和富民”的典范,他一贯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他曾经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本着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富民、利民”提高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的高度,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国策,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一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