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2009-01-20杨生文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审美能力教育

杨生文

【摘 要】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就应更新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换为教育的促进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悟,使学生养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教育 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同时,还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内容。那么,什么是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呢?又如何形成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呢?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能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美才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换为教育的促进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方式多样,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1.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比如,在上九年级的《长城礼赞》时,在展示图片时播放《我的中国心》和《精忠报国》等歌曲。在美术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和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下,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论是色彩、线描,还是手工制作、黑白画,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就能有效地提高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使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身的语言表达,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他们带着多方面的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3.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随着时间而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催生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二、传古赏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并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课上,可以经常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书画作品,如有关风土人情、民族风俗、民族绘画、饮食、服装等图片,主要讲解美术史和美术欣赏,系统讲解那个时代美术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尤其是文化背景;重点讲解各个时代主要画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教师就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评价,以对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外,要提高审美能力,还要看得多,懂得多,必须多看资料、图片。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提高的,对此,教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在欣赏图片的时候要懂得应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以体会美的所在。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加强,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习惯,并且在平时学会适当的应用。审美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往往不会直接表露在外面;它是一种隐性的情感,因而教师要善于观察,加以指导,并不断培养。

三、师生并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美术专业绘画技能教学是学生获得本专业、本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好的想法要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否则就无法使他人真正感知到,因而绘画技能不容忽视。在多年的绘画技能课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将绘画技能示范、作业观摩讲评、绘画理论讲授等教学内容和方法贯穿于技能课教学的始终,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直观性是绘画艺术的特征之一,而绘画的技巧性又决定了技能课教学中教学示范的重要性。绘画种类独特的艺术面貌,不仅源于其特殊的工具材料、性能及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还在于无数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它是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只要善于抓住重难点,并在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做好良性铺垫。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的现场作画示范能最大限度地突出技能教学的直观性。也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作者的作画方法、过程、技巧等一目了然,从而加深了直观感受。笔者发现,学生通过眼看、心悟、手摹,并向教师请教、质疑,易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观看著名画家的教学录像、光盘等资料,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使之了解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启迪。

四、勤看善思,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在美术课程当中相当重要。一幅作品的价值,除了基本的构图、绘画,就是看作者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思考,多观察,以达到举一反三,并进行换位思考。例如,笔者经常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鼓励,以达到让学生善于创造、勤于创造、敢于创造的目的。

五、多评善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权利,要以鼓励为主,对画面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善意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否则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教师亲切、充满鼓励、切中要害和启发性的评语,将使学生信心百倍、攻有目标。此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要加强互动交流与评价,以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并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增强技能训练的效果。

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并把教师技能示范、作业观摩讲评、绘画理论讲授等教学内容和形式与严格、扎实的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学生就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审美能力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