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2009-01-20王玉宝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思考实践

王玉宝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辨论等;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此,我校(注:此处指甘肃省华池县紫坊初级中学,下文同)成立了《山芽芽》文学社,创办《山芽芽》社刊,开展“读红楼,学语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香包节”, 编写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践 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融合的语文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 活动。笔者依据综合性学习第四学段的目标,根据边远山区农村学生的特点及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一、成立《山芽芽》文学社,创办《山芽芽》社刊

我校位于华池县东部,这里地势峻高,地形复杂,黄土梁峁,沟壑纵横。在文学社命名时,既要突出地域特色,又要寓其以深意,且使学生感到亲切熨贴,生动形象,故命名为《山芽芽》。社旨为:“培养文学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由学生自主推荐既有写作特长,又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社长,成立了编委会,并按不同兴趣进行分组。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只喜欢读书,便将他们分在读书组,将既喜欢读书又擅长写作的学生分在写作组。同时,我们还把有其它特长的学生也吸收进来。如有表演才能,喜欢朗诵,书法爱好者等,不断壮大队伍,扩大影响,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每周星期二、四课外活动为文学社活动时间。不但读书、搞创作,还办文学讲习班,召开习作评议会,举办各类征文竞赛,开展朗诵会,作文演讲赛,读书演讲赛,课本剧表演,研究论文评选,调查报告展示,研究笔记展评,课题研究报告。如在中国移动通信举办的“庆阳市‘移动通信杯青少年书信大赛”中,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为宣传家乡,招商引资尽一份力,有两名学生获奖。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动员学生办园地,出专栏、贴标语、办广播、写报道,充分发挥在突发事件中社团易组织、好调动的优势。今年,我们又组织学生参加了共青团甘肃省委省等联合举办的“联通杯”《我心中的神舟》作文大赛,学生能凭体验、凭资料、凭想象纵情用心描绘《我心中的神舟》的美好与憧憬。

在编辑中,我们注重突出文化品位。如在创刊号的扉页标题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其它几期分别为:“春风放胆来梳柳”、“藕花无数芳满汀”、“风吹一夜满山关”、“芳林新叶催陈叶”等。将学生的习作分类编辑为:“我与人生”、“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文学”等。

二、开展“读红楼,学语言”语文综合性学习

由于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欠系统、欠规范,因而读写能力可谓“先天不足”,应试教育更使其“后天失调”。初一大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少,词语贫乏,驾驭书面语言(文字)能力差。写作文时,情急之下便用方言土语代替,造成语意不明,文理不通。如:“高叔叔(高干大)”、“毒死(闹死)”、“妈妈把羊赶(摇)上山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先进行了甘肃方言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的讲座,以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贮存,诱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编方案,订计划,并进行合作、讨论。用一月时间查找资料,搜集整理。随身携带方言整理专用本,随时随地记录。要有意识地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交谈,以便研究其语言特点,最终撰写报告,表达交流。学生撰写的报告主要有《紫坊方言语音特点》、《紫坊方言词汇特点》、《紫坊方言语法特点》。其中以研究词汇为重点。

由于我校与陕西接壤,秦文化对该地影响较大,当地方言颇有“陕北味”,散落在民间的古语较多,文言色彩较浓。如 ①“我上树斲些柴”。《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斲轮”:砍木头作车轮;②“你把这个锨把往细斲一下。”在第①②句中,“斲”字分别为:“砍、削”之意义。还有一个和它同音近义的字为“斫”。《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初一语文第二册29课《工之侨献琴》中有“斫而为琴”。“斲”通常指把木头砍削为器物。“斫”除了这个意义外,通常还表示砍击、砍断。可以用于“斫人”、“斫地”等。如“这个娃娃拿上斧子斫人哩”。还有把“撒谎”说成“玄谎”,“香菜”说成“芫荽”。《红楼梦》第六回中有:“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其中“逛”、“应承”、“喜”等词,当地群众还经常使用。如“逛集”,“他应承了”。“看把你喜地”。这样的语例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读红楼,学语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初中三年读完《红楼梦》,每学期读20回,每周星期一第一节晚自习读一回,每周整理一次读书笔记。每天课前五分钟学生一般用“第几回我最欣赏这一句(或这一段),因为……”的句式说话,进行自我品评,然后生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点评与教师相机评析相结合,同时注意知识迁移,最好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阅读中去,如学习《小橘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分析《红楼梦》中用何种手法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在悟妙点、品妙要的同时,也可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如有学生认为第25回:“(林黛玉)一望园中,四顾无人,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此句明显为病句,应改为:“惟见花光柳影,却闻鸟语溪声。”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学生明确了方言是一种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方使用的话。写作文时不能使用方言,否则将会形成“阅读障碍”。但有些经群众反复锤炼的鲜活的符合语法规范的口语,有生命力的古语仍能使用。

2.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把知识与经验相联系,学生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他们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意义地同化和建构知识,否则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要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经验之间的联系,教育要真正使学习者自由地、创造性获得文化成果的滋养,就必须同时面对两个世界: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和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并使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名著与我们的“话语”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是作家经过艺术加工而使之更加规范、凝炼罢了。在解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消除了与名著的“隔阂”,学生愿与之“亲和”。方言是学生所使用的“第一语言”,是在特定境域内习得的。学生对方言也有一定的语感,只有将它与普通话比较、取舍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提高语言水平。

3.找到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切入点、突破口。将“读红楼,学语言”作为学生在初中三年的综合学习的主要内容,因为《红楼梦》酣畅、醇美的文学语言,风采卓异的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情韵,学生在阅读中不但能领悟人生和历史的真谛,看到博大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观,更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学习语言创设了有效的途经。因而这项活动指向意义是多方面的。

三、开展其他语文综合性学习

1.关注“香包节”(报纸剪集)。当前,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课外读物无暇顾及,尤其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读报习惯,远离社会生活。对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脱离,不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能去积极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难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我们开展了“关注香包节”(报纸剪集)综合性学习。向学生介绍了香包,最早在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有所描写:“扈江离与群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佩,佩戴在身上的饰物,即香包。(古人以身上披佩香草,表示自己的芳洁。)今人有《满江红》词曰:“小小香包成大气,五彩缤纷。细观赏,花鸟虫鱼,逼真传神。百尺长卷百象图,十二生肖舞巨龙。借问出自何人手?巾帼群英。青灯下,动潜心;飞银针,锦绣成。走出闺阁地。独具温馨。千姿百态壮特色,占领市场客盈门。莫等闲,还要闯五洲,赚美元。”学生以《甘肃日报》、《陇东报》为重点,把与香包节有关的社论、消息、通讯、新闻图片等分类剪集,分类整理,以报刊式、书册式、卡片式三种方式剪集,选择自己喜欢的评注方式(标记式、纲领式、标题式、列点式、注解式、存疑式、评论式、互证式)进行评注。并装入“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档案袋。通过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历史,理解了民俗。学生认识到庆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民俗淳朴厚道,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具有独特人文景观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地。学生特别整理了对庆阳民俗文化及历史沉积的研究,挖掘和整理的有关献资料,对以黄土文化为空间背景,周祖农耕文化为其人文内核的庆阳特色文化有一个较为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让学生背诵了《陇东报》(2003年10月3日第8版)《庆阳赋》 “皮影雕刻精细,造型独特,出访国外,夷人观止;剪纸图案丰富,风格拙朴;民风古老,备受青眯;道情高亢明快,粗犷悠扬,定名陇剧,艺苑奇葩;香包题材广泛,制作精美,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庆阳虽小不自小,小而要办大文化,香包节热热闹闹,扬民俗红红火火,做文化大餐,兴产业文章。”

2.我们还开展了“紫坊民间故事拾遗”、“紫坊民歌集粹”、“紫坊民俗探微”、“紫坊地名资料汇编”、“紫坊环境状况调查”、“紫坊农民贫困原因分析”等系列活动。

四、编写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

通过开发和挖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农业生产、人物风俗、宗教文化等,并以此作为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该教材着眼点放在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上,大力加强实践活动,课文知识则是围绕着语言实践服务来编写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由于我校没有进入首批新课程实验,加之地处乡村,各方面信息较为闭塞。主客观诸多因素严重地制约着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教师是学习主题创造、设计的引导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和服务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也随之不断实践、反思、修正才能实现。其次,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真正从书本走向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这是摆在教师面前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再次,有些学生只重视语文成绩的提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所适从,不愿尝试,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加之农村学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可谓“老、少、边、穷”,有些学生由于贫困买不起必需的课外读物,更没有上网查询资料的条件和机会,大部分学生思想保守,性格内向,阅读量小,知识贮存少,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活跃,创新意识差,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为了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还要继续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的基本理念,主题的选定以学生为本,既要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也要注意所选问题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示板块、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方案设计均可,并且要注意互相交流、正确评价才能使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思考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