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参与的探究

2009-01-18王甘霖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乐趣成功焦虑

王甘霖

摘 要: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学校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心体验,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受到多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包括课堂中四方面的体验: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参与;乐趣;成功;焦虑;厌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12-0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是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心体验,愉快或愁闷等。学生的情感体验伴随着我们每一节课的始终,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参与作了一些研究。

通过分析已有的数学教育文献资料,从总体上说,对学生参与及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参与等方面有不少探讨,但在数学教育的背景下实证研究学生的情感参与问题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笔者通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具体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参与,以及数学教学因素对学生情感参与的影响。

二、研究分为预研究(2008年4月~2009年2月)和正式研究(2009年3月~2009年7月)两个阶段

此研究也是笔者主持的甘肃省兰州市教科所“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选取。

事实上,研究者对情感参与的界定是有所不同的,情感参与一般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信念等心理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整体反应,这一定义体现了把一些心理变量作为整体的研究趋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投入,无疑涉及了许多心理变量,如信念、兴趣等。然而,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这些变量并不是以个别的形式作出反应的,而是形成一个整体的反应,从而形成Ainley,称为参与的风格。笔者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是指学生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感体验。

Skinner和Belmont(1993)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包括课堂中四方面的体验:兴趣(与厌倦相对)、快乐(与忧伤相对)、忧虑和愤怒。Beane(1990)认为,情感渗透于学校和学生经验的全部。它作为学生参与行动的强有力的先导动力,也作为转换过程和进行过程中的动力,同时,也作为一种学习的产物,在学生的内在历程和外在的表述中,情感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和其他的因素加以整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孔企平教授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中提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包括课堂中四方面的体验: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本研究围绕孔教授提出的情感参与因素的构成说,从四个维度来考察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情感参与的现实状况。

质的研究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其研究是以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的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质的研究方法,是因为研究对象是高中学生,面对量表他们能够完整的回答量表内容,但在答复中掺杂了研究对象的态度、想法、难言之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量的研究所不能解决的,使用定性的方法又缺乏情境性,得出的结论类似于量的研究,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细致的刻画,难以反映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真实情感体验。

2.研究对象的选取。

研究对象为一所甘肃省兰州市市级示范性县属中学高二年级7、8班的12名学生,研究对象是采用本人所任课班级中学生“同质性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的。

3.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除课堂观察、课外交谈外,更主要的是采用了访谈法。具体做法是: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的前提下,有准备地进行个别访谈,每一位研究对象非正式访谈若干次,正式访谈一次,每次时间30~60分钟。

三、结果分析

本部分包括对部分访谈资料的呈现与总结,在笔者的分析与评议中,包含着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感悟的表述,以这种方式呈现访谈资料,是因为对访谈资料的呈现是质的研究方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乐趣感。

有乐趣感是指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和上数学课很有趣,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产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使他对数学感兴趣。在访谈中,研究对象对此问题大部分学生回答有乐趣,但部分学生认为,由于长时间的学习数学,加上数学课外需做的题目较多,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太多,很难对数学课学习有乐趣,但不排除对数学教学中的某些知识有兴趣。例如,有的学生说,数学课堂上多一些同学们的讨论,我就感到很愉快。有的学生说,课外少布置一些辅导资料的题目,我就感到很高兴。有的学生说,如果我的数学成绩能够好一点,我就会对它感兴趣。有的学生说,老师关注我,我就对数学感兴趣。有的学生说,我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的知识感兴趣(如排列、组合和概率)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乐趣感与教师的授课模式有直接关系。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乐趣感与学习中的受到肯定评价有一定关系。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乐趣感与教师对学生关注有关联。

2.成功感。

有成功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愉快的体验,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快乐,产生进一步克服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动力。在访谈中,研究对象对此问题的回答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对他们有愉快的体验,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少部分研究对象表示,从未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例如,有的学生说,每当我考试取得理想成绩时,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感到很自豪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每当老师对我的解题方法加以肯定,并在学生面前表扬我时,我感到很愉快,有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说,每当我的数学成绩比原来有了进步,我感觉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每当我解决了一个困扰我非常久的数学问题时,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功体验。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差,我从来没有感受过成功的体验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成功感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成功感与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肯定有一定关系。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成功感与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有关联。

3.焦虑感。

焦虑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紧张、担心的情感体验,特别指在数学考试中和平常听课时一种特有的情绪体验。在访谈中,研究对象对此问题的回答中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否则就会产生焦虑感。少部分研究对象表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害怕数学测验和考试,在测验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这种情感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例如,有的同学说,每次数学测验成绩不理想时,我就很紧张。有的同学说,每次测验和考试时,我很着急,以致影响了测试的成绩。有的同学说,我的数学成绩差,看到数学老师我就感到紧张。有的同学说,数学是高考必考科目,虽然我不感兴趣,但我不得不学,所以我上课时很焦虑,想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成绩。有的同学说,我高考没有太大的希望,也对数学学习没有多少焦虑感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现有水平都十分关注,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焦虑感的产生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对他的过分期望。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否有焦虑感来自于学生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

4.厌倦感。

厌倦感是指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有的讨厌做数学题,感到数学学习很疲劳。在访谈中,研究对象对此问题的回答大部分同学表示,在课堂数学学习中偶尔有厌倦感,而且程度很小。很少部分研究对象表示由于自己对数学没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有厌倦感。例如,有的同学说,我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一上数学课我就感到厌倦。有的同学说,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多,我听得时间一长就瞌睡了。有的同学说,我的数学成绩差,一到数学课我就头疼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学生数学成绩低下容易产生厌倦感。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也容易引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厌倦。

5.启示。

从以上的研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影响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参与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教师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应用,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这些均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乐趣感和成功感,减少焦虑感和厌倦感。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威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此次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数学课堂的成败,也决定着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中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有力保证。内在因素主要是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看待成绩与自己的潜力,克服自身意志薄弱不良品质等。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中不歧视不优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热情饱满的去学习去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乐趣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孔企平.数学教育研究前沿 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参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姜华】

猜你喜欢

乐趣成功焦虑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