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剧在“星座文化”教育中的应用

2009-01-18耿柳娜邵颖萍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剧

耿柳娜 邵颖萍

摘 要:星座热现象折射出的是科学伪装下的迷信在现代社会的猖獗,猎奇求变的青少年常常无法认清其伪科学本质,心甘情愿成为“星奴”还乐在其中。心理剧“以毒攻毒”,通过情境再现和展望,使逃避现实的当事人产生角色差距,直面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采用“迂回战术”,以戏剧化的独特形式代替直接的教化,避免当事人产生抵触心理,使心理剧较易被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剧;前瞻性时间;投射技术;回溯性时间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09-03

一、引言

星座文化在我国已发展成为同Hip-Hop(嘻哈文化)、朋克文化类似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其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青少年的心理依赖性强,有明确归属群体的需求和行为倾向。星座文化引导青少年依据出生日期分别与十二个星座对应,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群体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其次,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自我同一性阶段,要求对自身的人格特质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星座预测对个体学业、生活、爱情等方面的解释,满足了青少年自我认知的需求。再次,星座文化作为短期的精神填充品,缓解了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带给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诚然,星座文化在以上诸方面对青少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究其本质,星座文化兼具中西方神秘主义的色彩,是西方唯心主义和中国宿命论的融合。而且,星座文化在当代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星座文化,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剧(Psychodrama)又称社会剧,系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I.L.Moreno)首创。它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在指导者的引领、支持和帮助之下,使个体重新经历情绪冲突的体验;在探索个体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等过程中,让个体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尝试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心理剧有指导老师、主角、配角和观众四种角色,其过程包括暖身、演出和分享三阶段。

本文通过一个青少年过分迷恋星座预测的案例,介绍了心理剧的具体操作和技法,展现了心理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星座文化的过程。

二、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主角星丫,女,高三学生,十分迷恋星座。在近期星座预测中,星丫所属的双鱼座在人际交往、学业、健康等方面处处潜在危机,这令她十分苦恼。星丫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都归咎于星座运势,甚至开始疏远周围的伙伴,怀疑人生的价值,进而变得生活态度消极。指导老师利用一次班会,组织同学们上演了一部有关星座的心理剧。

(一)暖身阶段。

指导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班会将围绕一部心理剧展开。星座这个选题是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同学们必定十分期待。下面,星丫和她的小组成员将展示他们的排练成果!”

(二)演出阶段。

主要角色:X(疯狂迷恋星座)、M(X的好友,外号书童)、N(X的另一好友)、T(老师)

第一幕

(说明:本幕运用了心理剧的前瞻性时间投射技术(也称未来投射),是指让当事人生动地想象将来的生活情景并进行表演。对当事人而言,积极的假设和展望可鼓励其肯定并坚持正在形成的新的行为方式;同时,新旧行为的对比可引导其更清晰地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另外,相对于观众而言,前瞻性时间投射技术类似于文学创作中的倒叙手法,通过呈现预期结果、制造悬念,引导观众心生好奇并积极思考。

角色安排:X由星丫扮演,M由星丫的同桌何其扮演,N由星丫的好友乐丫扮演,另有两位同学分别扮演S1、S2)

N:(唱)山羊水瓶双鱼牧羊座……

M:呦,这边又唱开了啊。别又多了一个星丫!

S1:星丫,你今天怎么穿黄衣服啊?你的幸运色是浅绿色吧。

S2:怎么把双鱼座的项链也摘了啊?那不是你的幸运物吗?

X:哦,黄色也蛮好看的;项链嘛,戴着比较费事就摘了。

旁白:N、M笑而不语。

S2:对了,星丫,这个月射手座的运程如何?

S1:还有我,金牛座的健康指数多少?

M:星丫,你应该创立一个星月神教。看你这些虔诚的教徒!

X:别取笑我了。我很久没有关注星座预测了,不好意思啊!

S1、S2:啊?不会吧?

S1:星丫,你还好吧?这个,太不正常了……

指导老师:“是什么导致了X的转变?难道在其他同学眼里,这样的X反而不正常了吗?请同学们继续观看。作为观众的同学也是心理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进行换位思考,比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第二幕:

(说明:本幕运用了回溯性时间投射技术,是让当事人以现在的身份观察过去生活的某个时刻,并对其活动进行干预。在此过程中,当事人能够得到感情的宣泄与积极的领悟。此部分旨在重现心理冲突的产生过程,同时运用角色互换,使星丫体谅他人。

角色安排:X由何其扮演,N由乐丫扮演,M由星丫扮演,)

旁白:教室里,M在看书,N在听音乐,X全神贯注研究《星座指南》

X:这回可惨了!

N:看你紧张的,怎么啦?

X:你看嘛!“本月的双鱼座学习面临困境,日常生活中会遭遇双子座的‘人际交往黑星,身体更加因为承受不了繁重的压力趋于崩溃的边缘”。(不知不觉声音渐大)

N:我也是双鱼啊,让我看看!学习运一颗星,健康两颗星,人际两颗星……嗨,这东西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不能当真啊!

X:星座预测很准的。反正我是时运不济了。

M:(忍无可忍)还让人看书吗?净琢磨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X:你懂什么啊?星座预测是星相学的运用,准着呢!

M:星相学?!你认识几个星座?连大熊星座在哪里都不知道,更说不出仙琴星座有几颗星星组成。整天拿庸俗文化说事,把伪科学当科学!

N:书童,星丫只是对星座预测比较着迷罢了,没那么严重。

M:还不严重呢。不仅自己走火入魔,还把整个班都弄得乌烟瘴气的!整个一星奴!

X:你,大书虫……

M:(拂袖而去)哼!

X:……(突然想起)对了,书童是什么星座的?

N:双子座吧。

X:星座预测说,我遭遇到的“交往黑星”就是双子座。一点都不假……

第三幕:

(说明:此幕说明老师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觉察学生的异常;同时,要保持冷静,分析问题原因,寻求解决办法。老师因为X的反常表现找其谈话,发现X把一切不顺利归咎于星座预测。

角色安排:X由星丫扮演,T由指导老师扮演)

旁白:教师办公室里,X和T面对面坐着。

T:星丫,你最近怎么没精打采的?身体不舒服吗?

X:老师,星座预测说我这个月的健康运只有两颗星,不舒服是必然的。

T:两颗星?那你二模比一模跌了70多分的反常表现是怎么回事呢?

X:(委屈的)这不反常呐,星座预测说我这个月学习面临困境的。本月双鱼座的学习运才一颗星。人家双子座五颗星呢!既然注定我会失败,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T:哦。那你最近是不是和书童在闹矛盾?

X:这个月,他是我的“人际交往黑星”!我们见面就吵,他都叫我“星奴”了。那个大书虫……

T:书虫?星奴?呵。你俩都有新外号了。好吧,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T:对了,那个星座预测真的很准吗?

X:当然了,特别准。

T:明天你把星座预测的书带来好吗?我也是双鱼的,也想看看。

X:(疑惑的)哦。

第四幕:

(说明:此幕旨在突出团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团体互动中,通过第一次的试探性帮助,使X对星座预测产生怀疑,从而为以后进行的说服计划埋下伏笔。

角色安排:X由星丫扮演,M由乐丫扮演,N由何其扮演。)

旁白:教室里,M向教室门口张望,然后朝一旁的N使了个眼色;此时,X上场。

M:(大声唱)山羊水瓶双鱼牧羊座,金牛……

X:咦,不会是书童吧?不,书虫才不会呢。(惊讶)呀——

N:书童现在特迷星座,嘴边整天挂着《星座》歌呢!

X:(冷笑)是吗?他好像一直对星座预测嗤之以鼻的。

M:非也,此一时彼一时嘛!看这张星座运程表,和我的现状简直一模一样。

X:真的,假的?

M:你看,双子座健康指数高达90,果然,我这两天都没失眠……

X:不对啊!双子座这个月健康指数明明只有三颗星!

M:事实胜于雄辩,肯定是你记错了!(向N使了个脸色)

X:(怀疑的看了看N)是吗?

N:书童可没撒谎,你看他这两天咖啡都不喝了!

X:可能吧。可我对星座从没记错过……算了,大概是我最近不大舒服,脑子发晕了吧!

M:(偷偷向N伸出大拇指)那太对了。还有,我的学习指数只有40,怪不得我模考没考好了……

X:打住!我印象特别深,双子座的学习运足足五颗星呢!你这资料哪里查的啊?

M:(故作惊讶状)新浪啊。不信你可以上网看嘛!你会不会又记错了?

X:怎么可能?我正准备把这期的《星座指南》给老师呢!(把书递出)你看,没错吧?

N:是啊,两边都没错。可是为什么两份预测截然相反呢?

M:到底应该相信哪一个?

X:我不知道。星座预测本身有了矛盾,难道星座运程本身就是不能预测的?

N:(向M打出V形手势)这也许是问题的关键吧!

第五幕

(说明:本幕跟进上一幕的设置,由老师上场带领X的伙伴趁热打铁,使星丫直面自己对星座的困惑。通过提出青少年应该如何看待星座的问题,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促使观众更好的融入心理剧中。

角色安排:X由星丫扮演,T由指导老师扮演,N由乐丫扮演,M由何其扮演。)

T:乐丫,你作为艺术特长生的自主招生申请已经被清华美院通过了。

X、N:太好了!

X:可乐丫不是应该和我一样诸事不顺吗?这个月……

M:我早说星座预测是伪科学啦!

X:奇怪,昨天你还唱《星座歌》呢!

M:不是现在发现问题了嘛!所以我仍坚持原来的观点。

X:(有点动摇)好吧,随你吧。可是老师也是双鱼的,最近不是为了模考的事弄得焦头烂额……

M:(不服气)是吗?那要看是哪个预测了,那么多种类的。

X:可是,老师的情况都符合啊……

T:虽然这次模考不尽如人意,但我们班因为这一年的突出表现,已经被评为市级优秀集体了。

M:星丫,你和乐丫、老师是一个星座的。运程应该是一样的吧?

N:对啊。可是怎么会这样子?

(三)分享阶段。

指导老师:“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面临着与星丫同样的困惑。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又应该如何对待星座呢?下面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心理剧接龙的方式,每个小组将排演一幕心理剧来提供你们的解决方案。”

同学们根据星座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现状,以星座预测的利弊为出发点,设计出了不同的参考方案。通过轮流展示各组的心理剧,指导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了第二次讨论。最后,协调各组观点,全班共同选定了最终方案。

(说明:从星座预测的非标准性、非普遍性两方面,X认识到了星座预测的不科学性;同时,提出应选择性的对待星座预测,从而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效果。

角色安排:X由星丫扮演,T由指导老师扮演,N由乐丫扮演,M由何其扮演。)

X:我从来没有想过,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

M:这算不算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T:是的。可是需要有个前提,就是少数个体的预测是准确的。

N:但现在星座预测的种类繁多,还有很多是相互矛盾的。

X:也就是说,我们连这个前提也保证不了。

其余三人:对,就是这个问题!

X:(如释重负)我明白了。星座本身不能预测;即使能预测,结果也不具有普适性。可是,难道星座就一无是处吗?

T:凡事都有两面性。你可以把星座当作娱乐、紧张生活的调节,你看乐丫处理得不就很好嘛!

M:或者,星座也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桥梁嘛,它丰富了我们的共同话题。

N:另外,我们从星座中也可以吸收一些天文知识,了解西方文化。

T:但首先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未来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X:嗯。我记住了。(转向M,伸出右拳)书童!

M:不叫我书虫啦?呵呵。(与X击拳)恐怕今后星丫这个外号名不副实啦!

旁白:星丫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小结

星座热现象折射出的是科学伪装下的迷信在现代社会的猖獗,猎奇求变的青少年常常无法认清其伪科学本质,心

甘情愿成为“星奴”还乐在其中。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心理剧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宣泄情感、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剧“以毒攻毒”,通过情境再现和展望,使逃避现实的当事人产生角色差距,直面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采用“迂回战术”,以戏剧化的独特形式代替直接的教化,避免当事人产生抵触心理,使心理剧较易被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除本文所涉及的星座问题外,心理剧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待于我们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心理剧
心理剧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成长之歌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校园心理剧
告别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