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要让知识更有力量

2009-01-18郑振勤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建构新课程

郑振勤

“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耳熟能详的著名论断,是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的至理名言。虽经400年斗转星移,它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强劲的社会发展推动力,也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等诸多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灵妙的利器。

知识,是人们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系统认知。知识的形成、传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轨迹,是教育工作最恒久的主题、最核心的使命。始于20世纪末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的机遇,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充分开发、造就和运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综合国力竞争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义,课改要让知识更有力量!要使知识成为青少年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更坚实的基础、更高效的载体。为此,当前新课程知识教学中哪些问题更值得关注和着力呢?

——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动力。幽默、诙谐、充满悬念的话语,新奇、超俗、富于思辨的事物特质,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实现个人理想、履行社会责任与知识的密切关系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上乘资源。但我们必须关注激发学习知识兴趣的与时俱进,随着学生身心成长,知识和经验积累,要更多地以对知识内涵、规律及形式的探究、解读和创造,对知识所蕴涵哲理、情意及美学的追求、感悟和欣赏等去激发学生内心自觉的求知欲望。这是任何外部刺激方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将成为学生求知强烈而持久的动力。

——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此乃课改的重要目标和突破口。学习知识的传统方式以接受为基本特征,过分倾心于知识的授受、理解和模拟应用(解答习题),使学生多处于被动、单向、封闭的求知状态。虽然,新课程并不完全排斥接受式学习,但单凭接受式学习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显得有些心力不济,难于高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很难全面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知识教学必须更新理念,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方式方法,使学习知识过程成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心路历程,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自足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知识及其体系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标志。知识只有个性化的意义建构,并形成体系、网络,才能产生观点,才能形成观念,才能成为应用的基础,才能更有力量。学科教科书中提供或显或隐、或大或小的知识及其体系,只是一种解读、一种模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优势、喜好循序渐进地建构起基础性的、可扩容的知识体系,并适时对新知进行同化或顺应,完善、创新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其间,教师只需在体系建构的目标整合、任务提示、解惑答疑、交流协调、评价激励等环节中发挥参谋作用,切忌越俎代庖、强令推销教师所中意的“标准”模式,扼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阻挡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平等、和谐、共享学习佳境的生成。

——精心创设知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学联系实际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和特征。知识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特点、学习任务等),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实际,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本质,认识知识价值,领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诚然,知识教学所涉“实际问题”充其量只是一些简化模型。但通过对它们的探究,仍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积累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知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务必精心选择素材、设计情景、激励探究,让知识对学生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彰显更加劲爆的活力。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建构新课程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建构游戏玩不够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