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8-09-0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朱 飞

【摘?摇要】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许多有心人士都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着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也积极投身其中,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修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期望能给语文教学改革作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也积极投身其中,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修正。走到今天,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也有诸多教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思考之一:把“实施教学”变成“体验教学”,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所谓实施教学,就是在备课环节,努力查阅各种资料,借鉴各种教案,从而整合成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据此进行教学。此教学行为的优越性无庸置疑,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课堂教学的“照本宣科”使得语文教学过于程式化,使得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走。其结果是一些问题的讨论由于受到老师思维能力的限制无法充分展开,以致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僵硬、沉闷乏味。二、由于教学设计源于别人的教学成果,老师只能是得其精粹内容而不能得其配套教法,更无法参透别人在编写教学设计过程中所倾注的教学情感。虽然表面看来教学内容丰富充实,但不能体现教师自己对文章的真情实感,学生也不可能受到很好熏染。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老师在备课环节上缺乏真正属于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指出:“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要求他们主动积极地钻研和思考,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要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老师就应首先具备这种感受和体验,因为它们是不能从别人那里猎取得到的。老师在对文章解读时,只有自己体验出来的情感才是真实的,可靠的,才可能在课堂上驾驭自如。这里我把这种教学称之为“体验教学”。一篇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样才能从文章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而这种情感正是开启学生对文章认知的一把钥匙。只有当这种真情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产生对文章的认知欲望。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在解读文本时,老师要努力把自己置换成作者,与作者一起去体味那种苦闷、彷徨、忘我的喜悦及归来的沉郁。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一起去欣赏《荷塘月色》,又何愁达不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呢?

思考之二:在不背离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塑造自己对文章内涵的个性化解读。

现如今,有关教材的备课资料可谓铺天盖地。资料的丰富虽为老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但对于资料的过度依赖也使得老师备课的主动性大大降低,甚至使得老师对文章的解读不敢有过多的发挥。这种缺乏主见的备课,必然造成老师上课时的“心口不一”,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其实,文学接受原理告诉我们,阅读主体有可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教授《孔雀东南飞》,如果我们的老师还是一味地沿袭鞭挞封建家长制,歌颂刘、焦爱情的教学思想,必然会让已经处在自由开放的21世纪的学生感到厌倦。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去讨论刘、焦为爱情献身的价值及意义,让学生对文本有全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婚姻爱情观。

思考之三:学会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老师的情感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教学生动与否。但是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带着饱满的感情,是不太公平的,尤其是当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同一教材同一文章的时候。学会调动学生情绪会是很好的补救方式。

其实,老师没必要担心自己的语言不够铿锵有力,你只要能把情感调动起来,即使你的语言再细柔,照样可以打造出课堂生动来。调动学生情绪不一定非要彰显出强烈的旋律,教学中,你的一个眼神,一下皱眉,一抹微笑,一声轻叹,一次顿足,一回沉默……都可能调动起学生沉睡的大脑,冰封的心灵。

思考之四:由“主讲人”变成“策划者”,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演出的舞台。

模块教材的问世,以其人文性的增加无疑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模块教材使用至今,老师一直是抱怨声不断。矛头所向倒不是对教材人文性增加的否定,而是因其内容量的剧增而导致教学量的增大。笔者认为,此类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因为新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与之配套,就需要对自己惯有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打破只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每学期需要完成两个模块的课程设置框架,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显然,那种主讲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老师与其站在前台当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主讲者”,不如坐在幕后当一个出色的“策划者”。对于老师来讲,教材内的各个章节就是道具,它们之间配合得好必然会相得益彰。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老师对教材的认识要有整体观,还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

比如小说戏剧文学故事性强,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文言文艰涩枯燥,易遭到学生的疏远。这时老师可在教学中把它们编成一组,用小说戏剧的优势去弥补文言文的劣势,让学生利用在小说戏剧文学中学到的知识,去改编相应的文言文篇章,然后在课堂上或演出或交流。此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此意义远远超过老师单纯的字词及文意的讲解,也是单一的作文训练所不可比拟的。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去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上笔者的几点思考虽难失之片面,但也期望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摇朱飞,安徽省亳州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