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8-09-08卢振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7期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

【摘?摇要】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把美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教师角色,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教学过程艺术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养成求真、向善、好美的良好品德,并按美的规律去生活和创造。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美学原理

一、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及其目的

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审美教育,这一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中作了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毫无疑问,美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社会继续走向文明的重要前提。

美学是研究美以及感受和创造美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从美学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美学与美育在理论上存在着交叉点,美学的基本理论是美育的出发点,美学原理也应是美育所遵循的原理。把美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达到更好地实施美育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如何借助美学原理有效地实施美育

1.美是和谐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美体现着合理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最智慧的是数,最美的是和谐。立体图形中球形最美,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不和谐的东西就会丧失美的特性,不但唤不起人的美感,而且有可能丧失其存在价值。

回顾中国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和谐的。它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师道尊严成了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保护伞,师生关系极不平等。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即使不成为木偶,也会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身心发展受到了压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人,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有缺陷,心理上亦是不健全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美育的要求,首要的是打破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单要知识积累丰厚、教学功底好,而且要敢于放下架子,多关注学生,要善于倾听,善于与学生交流。科学的进步已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改变了学习的方式途径,课堂不再是学生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他们知道的一些知识,教师不一定了解。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谦虚地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的状态中,学习效率最高。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还有赖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目中无学生,只关注教材,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的教育绝对是不成功的,且是低效率的,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勇于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决定讲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有效实施美育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受教育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人格,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审美活动能够进行的关键。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而忽略审美客体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求真、向善、好美之心是不够的。缺少了审美对象,没有一定的审美环境,审美活动照样进行不了。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是审美主体,而教师及教学过程即为审美客体。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扮演好“教师角色”,按照美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艺术化。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衣着得体大方;仪表整洁有亲和力;气质高雅,有人格魅力;教态自然,或从容不迫,或充满激情;语言优美、抑扬顿挫,表达流畅,有感染力;板书整体设计效果好,整洁、清楚;品德高尚、能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知识积累深厚、广博;教学观念先进,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注重实效,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达到美的要求,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和审美激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潜移默化的审美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美的素养。教育美学对“教师角色扮演”与“学生角色扮演”优秀状态的评价解释是:审美客体——教师优秀完美的教学艺术魅力,令审美主体——学生,获得并体验到一种教学艺术的艺术快感。而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评价是:由于教师角色扮演技术的精湛和其角色扮演的成功,使自己和学生双方都进入了各自的“角色——扮演情境”,并且通过双方持久的“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实现了知识结构从教师角色向学生角色的成功等量转移。

3.美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

社会个体意识中的美丑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习得的。

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社会生活中,美是普遍存在的。语文教学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美。同时,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将审美素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形象美是审美客体的最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美的载体,是审美的重要媒介,语文教材中到处都有美的形象。另外,有些审美对象还具有抽象美。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育,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在审美实践中加强对审美感官的训练,使这些先天素质得到充分的开发,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反过来,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使语文教学更易于落实各项要求,效果会更好。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其语言美,理解其思想美、感受其意境美,让学生在长期美的熏陶中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美是一种生活原则和理想追求

从人类诞生以来,便有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气势恢宏的古建筑遗址到豪华壮美的现代化建筑,从部落民众的木质、角质装饰品到现代女子典雅华丽的首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学生稚嫩的心灵里,都有着对美的向往,每个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蓝图的构想都是令人激动的。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明辨美丑,作出正确的取舍。《巴黎圣母院》中外貌其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因有一颗善良之心而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红楼梦》中容貌艳丽的王熙凤却因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性格而受到读者的唾弃。通过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人类的善和美会受到人们的尊崇。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养成求真、向善、好美的良好品德,并按美的规律去生活。

感知和领会美,仅仅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而在此基础上创造美,才是美育的终极目标。唯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它唤起了人类创造美的欲望。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创造美的欲求,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空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高尚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下自觉追求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气质,创造内在品质的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提出规范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展现外在形象美和交际方式的美。通过教学的双边互动,师生共同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美;通过作文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创造出美的作品。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得当,是会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当然,可供指导语文教学的美学原理很多,教师可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卢振宣,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美育语文教学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美育教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