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2018-10-29采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外痔内痔环状

采虹

环状混合痔不易诊治, 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常规手术治疗残留痔, 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手术效果欠佳。基于此,2013年4月5日~2017年12月14日本院确诊5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 现将具体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5日~2017年12月14日本院接诊的5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 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6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0∶6;病程≤5 年 7 例 , 6~10 年 10 例 , 11~20 年 5 例 , >20 年4例;病理分型:静脉曲张型10例, 结缔组织型16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 24∶2;病程≤5年 3例 , 6~10年 9例 ,11~20年6例, >20年8例;病理分型:静脉曲张型10例,结缔组织型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及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外剥内扎术治疗。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 术 野常规消毒 , 辅无 菌巾单 , 指法 扩肛后 , 将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翻出肛外。于外痔边缘处做一“V”形皮肤切口, 在皮下静脉丛与括约肌之间剥离曲张的静脉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至齿状线下方约0.3 cm, 用弯血管钳钳夹内痔基底部, 在钳下以7号丝线距离齿状线远端约0.3 cm处“8”字贯穿缝扎, 于缝扎线远端将外痔连同已被结扎的内痔残端切除。同法处理其他痔块。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野常规消毒, 辅无菌巾单, 消毒肛门直肠内, 以手指进行扩肛后进行手术。在外剥内扎的基础上再于两个切口的中间, 行皮桥整形切开缝合, 于齿线下0.15 cm行横形切断皮桥, 清除皮桥下曲张之静脉团、结缔组织及切除冗长之皮赘, 上下皮桥断端用1 号丝线缝合, 将游离肛管皮桥固定在内括约肌下缘, 保证皮桥缝合无张力, 肛管覆盖皮肤完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后体征, 包括Ⅲ度疼痛、出血、水肿及肛门狭窄;对比两组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 划分为痊愈、好转、无效, 痊愈:症状及痔体消失;好转:症状缓解, 痔体变小;无效:症状及体征全部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体征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体征发生率26.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4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后体征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环状混合痔属于肛肠科, 发生于痔位于齿状线上下, 截石位于3、7、11点处, 是较难治的一类疾病, 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 或伴痔核脱出。环状混合痔是一种比较难治的肛肠科疾病, 极大影响患者生活。临床治疗此病方法较多, 尤以手术治疗比较突出。在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同时, 尽可能维持及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 当长时间得不到诊治, 使得患者产生贫血、感染及坏死等状况, 极大损害患者健康 , 此外 ,痔病灶范围较广, 病情较为复杂, 尽量维护患者术后肛门功能 , 这是临床治疗难点[2,3]。有必要治疗环状混合痔 , 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此病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较多, 疗效各异, 环状混合痔常规治疗方式中外剥内扎术不能充分清除痔核, 导致术后发生水肿, 术后并发症风险高, 容易出现术后肛门狭窄、肛管皮肤损伤等各类后遗症, 无法实现难以达到彻底根除病灶的目的[4,5]。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基于常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而形成, 将切口放置到肛缘以外方向, 将外痔进行分段处理, 以自然分界为准使用微小切口对外痔实施剥离切除,通过消痔灵注射处置结扎比较大及较小内痔核, 预留充足皮肤黏膜桥, 潜行分离曲张静脉丛, 彻底清除病灶, 最大可能保护肛垫与肛周区上皮组织, 结扎点位于不同平面, 避免产生肛门狭窄情况, 显著缓解术后疼痛, 保留齿状线区, 保护排便反射能力, 术后可更好恢复肛门反射及控便功能。

另外, 临床研究证实, 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实施治疗,为减少术后水肿情况的出现, 术前先对患者实施彻底清洁灌肠, 避免患者术后较早排便;如果是疼痛耐受性较弱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可提供灌肠协助或注射消痔灵;如果是术前习惯性便秘患者, 需提前采取防治手段进行调整;为避免术后多次排尿, 术前不得让患者饮用过多水, 同时术后减少补液量。此外,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缓, 缩小创伤面积 ,不得用钳子夹健康组织, 术后马上拆掉缝线[6-9]。

钟米娜[2]研究中观察组使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 相比传统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 明显缩短了平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较低, 这点符合以往研究, 从中可以看出, 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可显著优化上述指标, 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让患者尽早康复, 减轻患者经济压力。韩鑫等[1]研究中, 接诊5年内患者采取不同诊治手段, 从结果情况看, 外剥内扎术手术容易操作, 相比相对孤立或单发混合痔治疗效果更突出, 无法有效治愈广泛病变的环状混合痔, 术后会引起肛门水肿, 容易产生切口感染, 且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体征发生率26.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相比两组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 ,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更突出的临床效果。

总之, 环状混合痔患者经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治疗后, 临床效果良好, 可改善体征,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外痔内痔环状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GEO数据库分析环状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