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10-29闻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氧分压阿替普尿激酶

闻寅

肺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过程,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激烈胸疼、咯血、发热等,伴有胸部湿啰音、胸部摩擦音等[1,2]。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发病率较高,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卧床不进行活动、口服避孕药、手术、创伤等, 应及早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死亡。临床上常见的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和尿激酶, 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肺栓塞溶栓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神经疾病患者、造血功能障碍患者、血运障碍患者、心肝肾等严重脏器损伤患者、有颅脑病史患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严重高血压患者、近1个月内出现外伤患者、内脏出血患者、颅内出血患者、活跃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治疗组:男12例, 女13例;年龄 60~82 岁 , 平 均年龄 (70.5±9.4)岁 ;病程 2~11 d, 平 均病程(6.45±3.35)d。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 (72.2±9.2)岁;病程 3~11 d, 平均病程 (6.85±3.6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 病情确诊后 , 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 KG, 注册证号 S20110051)治疗 , 静脉滴注 50 mg, 持续静脉滴注2 h。对照组给予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 H44020646)治疗 , 以 20000 IU/kg 进行给药 , 连 续静脉滴注 2 h。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动脉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检查显示血栓消失, 肺动脉通畅 , 胸部湿啰音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检查显示血栓基本消失, 肺动脉部分通畅 ,胸部湿啰音降低;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 检查显示血栓未消失 , 肺动脉阻塞 , 胸部湿啰音无改变[3,4]。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56.0%(14/2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出现轻度出血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出现轻度出血8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8/2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0, P<0.05)。

2.3 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4.0%, 低于对照组的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动脉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对比 治疗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 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动脉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 mm Hg)

注 :与对照组对比 , aP<0.05 ;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动脉收缩压 肺动脉收缩压 动脉血氧分压治疗组 25 95.65±14.92a 19.85±9.47a 81.81±8.16a对照组 25 80.91±14.29 25.76±9.42 71.39±9.26 t 3.567 2.212 4.221 P<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病, 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后心脏回心血量降低, 致使机体心输出量降低, 对体循环血流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 出现右心室负荷增大, 致使其出现功能障碍 , 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阿替普酶在治疗中有一定的优越性,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 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4.0%, 低于对照组的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 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下:①尿激酶是一种从人的新鲜尿液中提取出来的第一代溶栓药物, 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酶, 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溶系统, 催化裂解纤溶酶元转化为纤溶酶, 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 使机体溶栓得到缓解[6,7]。②阿替普酶是一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属于第二带溶栓药物, 其是人体天然存在的 , 无任何抗原性 , 半衰期较短 , 作用迅速, 可选择性降解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其通过可结合纤维蛋白和赖氨酸残基, 同时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对于纤维蛋白较尿激酶更具有特异性, 能够针对纤溶酶原产生选择性的激活作用, 溶栓效果更强, 在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安全性更高[8]。

综上所述,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差异较明显, 阿替普酶在治疗中有一定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死亡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氧分压阿替普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