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2018-10-29赵严富艳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肠溶片氯吡阿司匹林

赵严 富艳虹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发病率不断上升。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类疾病, 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往往给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病因是由于患者的脑内血压循环不良, 进而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 使得患者的工作与学习均受到影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 为探讨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 15 例 , 年 龄 35~75 岁 , 平 均年龄 (52.37±8.40)岁 ;观察组患者男 23 例 , 女 17 例 , 年龄 36~74 岁 , 平均年龄 (52.43±8.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方法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 口服, 100 mg/次,1次/d, 持续治疗30 d。观察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 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服用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 口服氯吡格雷片 75 mg/次 , 1 次 /d, 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肌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肌力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肌力没有得到改善, 或改善效果不明显, 甚至有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3.14±2.53 8.01±1.17a对照组 35 13.25±2.64 11.15±1.76 t 0.184 9.201 P>0.05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给患者及其家庭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 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较快,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相关研究显示,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年龄为 30~75岁, 且发病时刻通常是人们睡眠过程或安静休息时。刚发病时, 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 但在发病后的几小时 , 甚至 1~2 d 内 , 患者的病情会达到高峰期, 使得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 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昏迷的状态[1]。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 会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发生, 从而伴随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认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血栓对血管内皮组织的破坏, 使得内皮下组织被暴露, 进而诱使血小板聚集、粘附在内皮组织, 促进机体中释放大量的血栓素A2(TXA2)与二磷酸腺苷(ADP), 逐渐发展为血小板不可逆性聚集, 最后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2-5]。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常用药物, 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药理因素是对环氧化酶进行抑制, 缓解或阻断血小板的进一步聚集和释放,从而达到降低血栓释放的效果[6-10]。但是, 阿司匹林不能对血小板在损伤上皮中的粘附进行抑制, 所以也无法降低ADP对血小板的刺激。而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抑制药物,能很好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还能降低ADP对血小板产生的刺激, 使得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藕联的糖蛋白结合;另外, 氯吡格雷的应用还具有阻断ADP诱发的血小板活化增强作用,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速度[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溶片氯吡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